【Comment】
這張照片夠震撼了。
Tembusu病毒被歸類為「黃病毒屬」,但「黃病毒屬」僅透過節肢昆蟲傳染。冬天了,卻還大流行?且在麻雀身上有發現。顯然,出現變種或有新的傳染途徑。
報導指出:台灣留鳥染病是從養雞場而來,從而懷疑人為。
有農委會官員要做進口家禽,或者家禽疫苗的生意嗎?以笨,來掩飾壞?
台灣近幾月的一波人的感冒非常頑強,內情絕對不單純。
台灣新型禽流感疫情:只是禽流感?還是有未知黃病毒「坦布蘇」?○上下游 (2015.02.03)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65088/
台灣的新型H5高病原禽流感疫情爆發即將屆滿一個月,鵝、鴨等水禽災情最慘重,尤其鵝隻撲殺數超過政府掌握的在養量,養鵝產業可說全軍覆沒。這波疫情既猛又急,染病鴨鵝死狀悽慘,出現七孔流血、產蛋率大減、無精打彩等臨床症狀,有官員以「水禽界伊波拉」形容這是繼16年前豬隻口蹄疫情以來,最嚴重的畜牧業災情。
這波新型禽流感病毒短時間內由南往北如雨後春筍般的爆發,水禽致死率從2成至9成不等,打破過往禽農以為鴨鵝對禽流感只會保毒而不發病的認知。經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鑑定,短期內在中南部家禽場發現H5N8、新型H5N2與新型H5N3等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可謂全球罕見。
然而這波疫情真的只是禽流感病毒所致?還是複合感染其他新型病毒,導致水禽死傷特別慘重?中國鴨、鵝養殖場近年爆發新興人畜共通疾病「坦布蘇病毒(Tembusu
Virus)」,不但臨床症狀與高病原禽流感類似,對鴨鵝致死率也非常高,臨床診斷也容易被認為是高病原禽流感而忽略。
坦布蘇病毒(Tembusu Virus)─易與禽流感混淆的新興禽病
根據中國大陸的《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12年「鴨坦布蘇病毒研究進展」報導,從2010年4月開始,中國福建、山東、浙江、上海與江蘇等地主要蛋鴨、種鴨養殖區,陸續發現鴨隻出現出血性卵巢炎的急性傳染病,造成約1.2億隻蛋鴨與1500萬隻肉鴨發病,陸方粗估經濟損失達數十億人民幣。
經過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研究,將這種新出現的鴨禽疾病命名為「鴨坦布蘇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在分類上,「鴨坦布蘇病毒」與登革熱、日本腦炎、黃熱病等都被歸類為黃病毒屬。
通常黃病毒屬的病毒是經由節肢動物傳播,例如蚊、蜱等蟲媒,但是「鴨坦布蘇病毒」具體傳播媒介至今仍不是非常清楚,因為這個病毒於秋季盛行,推測與蚊蟲有關,但進入蚊蟲較少的冬季後,這項疾病仍然在山東部分地區蔓延,是否有其他傳播途徑仍有待證實。另外,研究人員從鴨場死亡的麻雀體內也檢出鴨坦布蘇病毒,顯示病毒可經由鳥類傳播。
坦布蘇病毒鴨臨床症狀與高病原禽流感類似
研究人員觀察,鴨坦布蘇病毒發病突然,傳播迅速,蛋鴨與種鴨感染後,主要症狀為採食量突然大幅下降,體溫升高,排綠色稀糞,產蛋率也由高峰期的90%~95%,下降至5%~10%,發病率高達100%,死亡率約5%~15%不等。在發病後期,鴨禽的神經症狀明顯,會出現癱瘓、行走不穩等症狀,病鴨所產種蛋的受精率會降低10%左右。
病鴨感染坦布蘇病毒的主要病變出現在卵巢,表現為卵巢出血、萎縮、破裂、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充血、壞死或液化,蛋黃破裂、卵黃性腹膜炎,輸卵管有黏液性滲出。有的病鴨肝臟腫大、瘀血,表面有針尖狀白色點狀壞死。此外,也有病鴨腦膜出血,腦組織水腫,成樹枝狀出血。
病鴨感染坦布蘇病毒,發病後15~20天的採食量會開始逐漸恢復,綠色糞便逐漸減少,產蛋率緩慢上升,整個病程約為1~15個月,體質好的鴨群可以恢復到發病前的產蛋水準。
中國已有禽流感與坦布蘇病毒混合疫苗問世
根據中國研究,鴨坦布蘇病毒可自然感染番鴨以外的所有品種蛋鴨、肉種鴨及野鴨,若將病毒以人工肌肉注射或是滴鼻接種在雛鴨、雛鵝、雛雞或蛋鴨,均可成功複製該病,並回收到病毒。在實驗室外,中國研究單位也已經在江蘇一帶的養鵝場與養雞場家禽分離出坦布蘇病毒。
中國的學研單位發現,許多感染低病原禽流感的水禽場,卻出現禽類死亡率高的現象,結果透過聚合脢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方法診斷,發現染病家禽的內臟當中同時存在禽流感病毒與坦布蘇病毒。由於中國大陸最常見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因此有學研單位透過基因技術結合H9N2禽流感病毒株與坦布蘇病毒,製作多功能的家禽疫苗。
台灣新型禽流感疫情,人為因素高
最近台灣所爆發的新型禽流感又急又猛,雖然官方將傳染來源歸咎候鳥從境外帶入,但最近除了發現一隻死亡黑面琵鷺與鷸鴴科水鳥排遺有H5亞型反應,尚未確定是否為新型禽流感之際,反倒是屬於留鳥的3隻白頭翁與1隻夜鷺分別感染新型H5N3與新型H5N2死亡。
由於歷次候鳥監測並未發現新型禽流感蹤跡,再加上白頭翁與鷺科留鳥會經常飛入開放式家禽場啄食飼料,因此這些染病死亡的留鳥從家禽場感染新型禽流感病毒,恐怕遠較從候鳥帶病原傳染的機會為高。
雖然新型禽流感病毒株經農委會畜衛所認定為外來入侵,但是否為候鳥傳播,恐怕仍有爭議。中國大陸是各式禽流感疫苗株的製造大國,光是同一種亞型在全國各地就隨時有不同疫苗株問世與販售。兩岸互動頻繁,走私容易,夾帶疫苗進口輕而易舉。
因此這波新型禽流感疫情真的是候鳥攜帶病毒造成?還是人為因素造成?除了禽流感病毒外,是否還有類似「坦布蘇」之類的新型病毒是防疫機關未偵測到?新型病毒除了造成畜牧業嚴重損失,未來對人類健康風險為何?值得國內官方與學術單位研究注意。
備註:台灣農政單位禁止施打疫苗,但無論官方或是學者研究,均發現從台灣雞隻分離出的舊型H5N2可溯源自1994年墨西哥H5N2病毒株,屬於美洲型,不太可能是候鳥傳入,人為因素非常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