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1-06

2015年,台美催租稅協定

Comment
元旦連假期間出這條新聞,很有趣。
台灣從一九七○年代第一個租稅協定與新加坡簽訂迄去年底總共有28個。[1]

租稅協定全稱為「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定(Agreement for the Avoidance of Double Taxa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Fiscal Evasion with respect to Taxes on Income)」,目的在消除雙重課稅問題、降低納稅成本及建構爭議解決機制、降低租稅課徵不確定性,減少投資風險、防杜逃漏稅等效果。

具體內容為:適用範圍、課稅管轄權、避免重複課稅的主要方法、無差別待遇、相互協議程序、資訊交換等。主要有OECD模式、UN模式,與US模式幾種。

但重複課稅方式也可單方面透過國內法規定以免稅法或扣抵法等方式處理。因此,問題可能在防杜逃漏稅方面。一般租稅協定常會於內容中加入資訊交換條款,藉由交換居住者之課稅資訊防堵租稅漏洞。

關鍵不僅是美先中後,更在資訊交流——藉由資訊交換方式,中國國稅局可向台灣國稅局調閱台籍幹部的所得資料,並藉此追稅,甚至會有刑罰責任的可能。

2014年台商不願意與中國簽署租稅協定,2015年工商協進卻要與美國簽訂租稅協定。
台灣的「實質地位」,又添加花絮。

那些貪官污吏,到處洗錢,透過租稅協定加上肥咖條款逐漸收網,其足跡或會因此曝光呢?


工商團體促台美速簽租稅協定○央廣 (2015.01.04) 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162447
工商協進會開年首樁任務是拜會美國在台協會AIT在美投資台商發聲。工商協進會事理長林伯豐、副理事長辜成允近日將率隊拜會AIT處長馬啟思,敦促美方儘速與我方簽署「台美租稅協定」,以降低台商赴美投資的成本並提升投資意願。

這也是國內首次有工商團體向外國政府機構為台商發聲;工商協進會也是國內第一個邀AIT官員出席理監事會,就「美國投資環境」與國內業者面對面溝通的工商團體。

工商時報今天(4)指出,在溝通中,AIT商務部副組長陸子龍雖強調,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力推動「選擇美國計畫」(Select USA)下,「是投資美國的最佳時機」;但包括辜成允、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等多位與會理監事都認為,在台美雙方沒有「租稅協定」下,到美國投資成本太高

由於台美雙方未簽訂「租稅協定」,辜成允指出,台商在美投資都被重複課稅,且平均稅率達到58,逼得台商不得不「繞道」第三國子公司再投資美國,像他們就是透過英國子公司名義投資美國,「因為台英雙方有簽定『租稅協定』。」

在彙整與會業者的意見後,林伯豐決定,除積極呼籲政府應加速推動「台美租稅協定」外,近期也將拜會馬啟思,促其向美國政府反映在美投資台商的意見,應儘速簽署全面性的「台美租稅協定」。

兩岸租稅協議喊卡,台商最擔心的兩大問題○天下 (2014.03.04)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319
開年首樁上週末二月底,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林陳會),簽署了「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地震監測合作協議」。
原本在農曆春節前,兩岸相關部門都信誓旦旦,將會在本次林陳會簽署的「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協議」(租稅協議),又因某些「疑慮」,臨時喊卡

2009年提出到現在,兩岸租稅協議一拖四年多,歹戲拖棚,比服貿協議和爭取在今年底前簽署的貨品貿易協議還困難。林陳會後記者會,林中森表示,必須要消除所有「疑慮」,才會簽署,會持續和台商、會計師、立委溝通。

照理說,兩岸租稅協議可讓布局兩岸的台商不用兩地都要繳稅、被剝兩層皮,應該是件好事,台商、會計師、立委們,究竟有什麼疑慮?

09年第四次江陳會,官方說法是因為兩岸主管機關在「就戶籍」或「就來源」的徵稅權上談不攏,也就是台商在大陸產生的利潤,課稅權屬於利潤產生地大陸、還是台商戶籍所在的台灣?但因國際慣例是「就來源」課稅,這點應不是疑慮所在,這次兩岸官方也未傳出在這方面沒有達成共識。

所以,真正的疑慮是在台商身上,尤其是「課稅資訊交換」和是否「不溯及既往」

由於兩岸特殊的關係,長久以來,許多台商為規避台灣政府的投資大陸上限規定及避稅考量,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特殊安排」。例如一些公司為了替員工減輕負擔,在大陸工作的薪水,只有少部份是從台灣與大陸的公司支付,其餘大部份是透過第三地,不需要繳稅

一旦兩岸交換課稅資訊,這些「安排」可能都會曝光。如果協議未明訂「不溯及既往」,台商也擔心會被追稅。另一個大問題是,從租稅天堂或香港等第三地間接投資大陸的台灣企業,是否適用租稅協議?

站在兩岸政府的立場,除了表面上說的,替企業減輕租稅負擔之外,當然希望透過協議,讓兩岸企業投資更透明,一方面方便管理,另一面可增加稅收。台灣政府希望台商從台灣「直接」投資大陸,大陸政府則時常抱怨台商「兩頭在外」,工廠設大陸,但利潤都留在境外。

但就是因為這些不能公開說的理由,讓台商們疑慮重重,再加上最近國際反避稅潮流,一波接一波,當初為了替台商減輕租稅負擔的協議,反而會因台商反對而簽不了。

從服貿協議的爭議,到兩岸租稅協議的一波三折,已經很清楚可以看出,台灣對外洽簽經貿協定的最大問題,真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