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10-30

榮海蘭

榮海蘭:受盡寵愛卻立志當流氓
 http://news.sina.com/qg/2010/1222/23141040861.shtml
榮海蘭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她認為生活就是要拋開束縛、忠於自我。這原本並不難,但如若追溯到她的成長背景,便能發現她應該走的人生軌跡,絕對不能等同于普通人對于生活面貌的解讀。

  從小受盡寵愛黨卻立志當個流氓
  幾乎每個見過榮海蘭的人都會驚訝於她身上的獨特氣質,不同於想像中豪門深閨的不溫不火。榮海蘭總是會像一團旋風一樣不停地釋放能量,席卷到身邊 的每一個人。與這樣性格相符的還有小麥色的膚色,她說這是剛從美國西海岸衝浪回來的結果。而她的嘴巴總是咧開的,好像隨時都要准備大笑一場,這是因為,對於一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大小姐來說,她過的生活實在是太酷了!

  榮海蘭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她認為生活就是要拋開束縛、忠於自我。這原本並不難,但如若追溯到她的成長背景,便能發現她應該走的人生軌跡,絕對不能等同於普通人對於生活面貌的解讀。

  榮海蘭是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著名民族資本家榮宗敬的孫女、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侄女。她的家族原本希望把她培養成一位淑女,從小便被深鎖閨 中,背誦四書五經,或與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家族結交。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名為《小姐與流氓》的卡通片,卻徹底地改變了她的世界觀。故事里的小姐落難了,路上的一只小狗來幫助她,一起在外面討生活。從此她就喜歡上了流氓這個詞,就是覺得這個詞好玩嘛!我從小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我並不喜歡這樣被寵愛的感覺。

  也許生在名門貴族,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對於榮海蘭來說,對這份寵愛總是有些格格不入。19歲時,榮海蘭的生日禮物是紐約曼哈頓區的兩棲棟聯體大樓,步行至帝國大廈僅7分鐘。榮海蘭對金錢沒有概念,只知道家中Cartier的鑽石很大,拿一沓錢,連數3遍每遍數字都不同。即便是現在回到紐約,每次購物身後也都有管家跟著付賬。這樣的寵愛讓榮海蘭清楚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是為了別人眼中的那個你,你要變成一個完美的人,要改變自己,去變成別人眼中的淑女,那就不是自己了。世人說的成功她很容易得到,但那個東西不是她要的。

  名門望族中的不安定分子
  也許榮海蘭的性格中,就是有種無法融入一個名門望族氣質的不安定因素。榮氏有嚴格的家規,不許輕易拋頭露面,但是榮海蘭卻永遠在出風頭。她曾經 背著家里人去試鏡模特,並成為當時時薪最高的亞洲模特,拍攝沙宣、American Stander、車衣工會等廣告片,並主演過電影。榮海蘭的專業是戲劇編劇,畢業後她只身去台灣冒險,由於我在紐約長大,剛去的時候語言不通,沒有人能 聽懂我說什麼。結果她在台灣不但過得很好,還憑借自己編劇主演的舞台劇獲了大獎。

  由於在台灣玩得太過火了,家里人命令她回到美國,她卻用自己的聯體大樓開起了文化公司,對美國人講道的精神在紐約社會的應用。她在紐約 大道辦春之季”“秋之季,專門推廣中國文化。整條街都被封掉,路上彩旗飄揚,每個行人都在饒有興趣地重複著“ChinaChina”,就連領事館都 認可她做的事是國家行為。媽媽經常跟我說,你玩夠了沒有?玩夠了趕緊回家。我那麼認真地做的事情,在她眼里就是玩。

  獲得的比別人多 做的就要比別人更多
  生於大富之家,生性叛逆。在年輕時擁有數不清的珠寶鑽石,也曾經因冒險而在中國經歷失敗,但這並不是人生教授給榮海蘭的全部知識。榮海蘭的大哥曾帶著她去厄瓜多爾拍攝紀錄片,這是她第一次看見貧窮是如何蠶食人類的心靈。至今她還清晰地記得那些被人領養的小孩子,在垃圾堆里成長,沒有玩具,在他們的生活中,似乎只有貧窮、飢餓。那次經歷之後,大哥和她都不再浪費一粒米。

  而榮海蘭唯一喜歡參加的上流社會活動是在意大利舉行的一個派對,這是歐洲最著名的上流派對之一,很多沒落的貴族來參加。他們穿的衣服都非常講究,但就是沒有錢,只是Style 還依舊高貴。這些場景令榮海蘭陷入思索,她開始質問自已:很多人什麼都沒有,你憑什麼比別人多?你又替他們做了什麼?於是現如今,當她回到中國,慈善成為了她最樂於談論的話題。

  做慈善是生命中最酷的事
  榮海蘭現在的身份是中國中華慈善總會永久理事、慈善總會兒童關愛基金會執行主任。這幾年,榮海蘭把她的慈善事業從美國做到了內地。西北、東北、 福建、山西、江西……她去過很多貧窮的地方,在這個過程里,她並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別人,相反,她經常被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動,從他們的身上獲得力量。

  我們去大西北,看到那些孩子穿著破衣服破鞋子,坐在破爛不堪的教室裡認真地聽課。窗戶都是紙糊的,冬天沒有暖氣,燈只有25 瓦。我真的被感動了,在這麼苦的環境里,很多人就放棄了,但是他們堅持著。這樣的人是值得尊重的!榮海蘭回憶起她的媽媽當時說道:我從來沒有了解過 你,但是到現在,好像我認為你做的幾件事都是對的。榮海蘭說:這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麼多年,都是她說是我說NO

  而就在不久之前,榮海蘭從河北省懷來縣請來20 個品學兼優的貧困生,請他們到天安門看升旗,一定要給他們一個信心,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有一個期望。慈善做得多了,榮海蘭自己也感覺到自己的心境起了潛移默化的變化。當記者問她對於你來說,你覺得做過最讓你感到過癮的事是什麼?榮海蘭給出的回答是,看到自己救助的兒童在手術後睜開眼睛,體會到自己挽救了一個生命,這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這個答案真是酷極了!

  Q&A:
  小時候的生活環境讓你感覺和普通人相比有什麼不同嗎?
  榮海蘭:小的時候住在郊區,鄰居都是摩根銀行的老板、七喜公司的老板這些世界級的富豪。我並沒有覺得我的生活有什麼特別,我身邊的很多富人都穿著非常普通的衣服,騎著自行車到處跑,還曾經被搶呢!長大以後,與外界的接觸多了,才發覺自己與別人的確活得不一樣。

  錢對你是一個什麼概念?
  榮海蘭:我一直對錢沒有概念,錢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我不知道一摞錢擺在那裡意味著什麼,感覺不到金錢的厚度。小的時候我去購物,都是我在前面選東西,後邊有人給我付賬。我花錢非常厲害,一直到最近兩年,我到內地做公司,覺得既然是公司嘛,似乎應該賺點錢才對,這時才發現賺錢真的是不容易,才開始尊重金錢。

  這是很多人都羨慕的人生,你覺得自己幸運嗎?
  榮海蘭:有人問我:如果有來生,你還願意出生在現在的家庭嗎?我說我一定不要再活一次,太累了,我覺得活著很累。

  有的人認為慈善是有錢人做的事情,你怎麼看?
  榮海蘭:這個說法我不能認同,不是錢多少的問題,而是你能不能發現你那顆善良的心的問題。很多人說,你做這個是因為家裡有錢,我說世上有錢人很多,但是有多少人能做文化藝術或者慈善?有善心的人有多少?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善心的,只是有的人善心被暫時蒙蔽了,只顧追求浮華的物質而忘了如何去幫助別人。慈善是需要培養的,就像藝術一樣,培養到一定的水準,他就會想到要去幫助別人,你不培養,你就永遠不知道。



榮氏家族榮海蘭:曾想當“流氓” http://www.zylz.net/lizhirensheng/535.html
榮海蘭是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著名民族資本家榮宗敬的孫女、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侄女。她的家族原本希望把她培養成一位淑女,然而她卻成為了個性十足的叛逆女豪傑。榮海蘭曾經是當時時薪最高的亞洲模特、臺灣新銳話劇先鋒、紐約城的名人……榮海蘭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她認為生活就是要“拋開束縛、忠於自我”。這原本並不難,但如若追溯到她的成長背景,便能發現她應該走的人生軌跡,絕對不能等同於普通人對於生活面貌的解讀。

從小受盡寵愛 卻立志當個“流氓”
幾乎每個見過榮海蘭的人都會驚訝於她身上的獨特氣質,不同於想像中豪門深閨的不溫不火。榮海蘭總是會像一團旋風一樣不停地釋放能量,席捲到身邊的每一個人。與這樣性格相符的還有小麥色的膚色,她說這是剛從美國西海岸衝浪回來的結果。而她的嘴巴總是咧開的,好像隨時都要準備大笑一場,這是因為,對 於一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大小姐來說,她過的生活實在是太酷了!

榮海蘭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她認為生活就是要 “拋開束縛、忠於自我”。這原本並不難,但如若追溯到她的成長背景,便能發現她應該走的人生軌跡,絕對不能等同於普通人對於生活面貌的解讀。

榮海蘭是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著名民族資本家榮宗敬的孫女、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侄女。她的家族原本希望把她培養成一位淑女,從小便被深鎖閨中,背誦四書五經,或與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家族結交。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名為《小姐與流氓》的卡通片,卻徹底地改變了她的世界觀。故事裡的小姐落難了,路上的一隻小狗來幫助她,一起在外面討生活。從此她就喜歡上了“流氓”這個詞,“就是覺得這個詞好玩嘛!我從小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我並不喜歡這樣被寵愛的感覺。”

也許生在名門貴族,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對於榮海蘭來說,對這份寵愛總是有些格格不入。19歲時,榮海蘭的生日禮物是紐約曼哈頓區的兩棟聯體大樓,步行至帝國大廈僅7分鐘。榮海蘭對金錢沒有概念,只知道家中Cartier的鑽石很大,“拿一遝錢,連數3遍每遍數位都不同。”即便是現在回到紐約,每次購物身後也都有管家跟著付帳。這樣的寵愛讓榮海蘭清楚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是為了別人眼中的那個你,你要變成一個完美的人,要改變自己,去變成別人眼中的淑女,那就不是自己了。”世人說的成功她很容易得到,但那個東西不是她要的。

名門望族中的不安定分子
也許榮海蘭的性格中,就是有種無法融入一個名門望族氣質的不安定因素。榮氏有嚴格的家規,不許輕易拋頭露面,但是榮海蘭卻永遠在出風頭。她曾經背著家裡人去試鏡模特,並成為當時時薪最高的亞洲模特,拍攝沙宣、American Stander、車衣工會等廣告片,並主演過電影。榮海蘭的專業是戲劇編劇,畢業後她隻身去臺灣冒險,“由於我在紐約長大,剛去的時候語言不通,沒有人能聽懂我說什麼。”結果她在臺灣不但過得很好,還憑藉自己編劇主演的舞臺劇獲了大獎。

由於在臺灣“玩得太過火了”,家裡人命令她回到美國,她卻用自己的聯體大樓開起了文化公司,對美國人講“的精神”在紐約社會的應用。她在紐約 大道辦“春之季”“秋之季”,專門推廣中國文化。整條街都被封掉,路上彩旗飄揚,每個行人都在饒有興趣地重複著“ChinaChina”,就連領事館都認可她做的事是國家行為。“媽媽經常跟我說,你玩夠了沒有?玩夠了趕緊回家。我那麼認真地做的事情,在她眼裡就是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