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神性/梵,是單純存在,故無內容、不變動;無形性,故遍時空;先驗,故僅存概念中
謝謝這個片段其實每人都受基本生活保障的思考,最早可追究到19世紀那群成天在巴黎拉丁區過著浪漫爛醉的生活,屬於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Utopian Socialism)人的主張,這一群,包括浦魯東, 聖西門等。這派的學說,後來被馬恩兩人在哲學上轟炸得體無完膚,也就逐漸地消失了。最後剩下的就是如眾所知的極左極右鬥爭,反而把那些經最優化取捨後所形成的制度完全忽略壓制了。邏輯思維上來說,這制度是可行的,尤其現代科技的支撐下,更是可以達到所謂「窮逝」(No Poverty) 的境界,換句話說,人人基本生活有絕對的保障。這是一種市場利潤動機的制度,與人本人權保障主義的混和。然而,為何這制度仍然不普遍?不可行的理由何在?追根究柢,最主要的原因出自於政治的價值觀,而不是犯了經濟理論上啥樣的大忌了。更進一步,這個概念在以孔儒教為主的東方文化中,是完全不太可能行得通的。因為,這思維必定完全顛覆了所謂出人頭地,衣錦還鄉,鶴立雞群 - - - 的成功的概念,而是站在普世人本互利共存的立場作為基礎,完全與孔儒教徹底相反的。畢竟沒有人本思維,不可能有互利共存的概念。孔儒教的所謂「仁」不過是屬於道德上的「好心好報」「積德蔭後」,屬於「恩惠讓利」的層次,僅取決於掌權者的皇恩而定,而無法將「仁」制度化變成工作與權益保障人權的規範。
馬克思的想法就是建立在科技提昇的生產力可以達成這樣的理想,但是如何去畫那條底線是對人性最大的試煉。當這些沒有工作的人也是選票,提高「最低待遇」可以換來選票,所以那條底線就會因為政治競爭漸漸提高,開始超過某些工作人口的生活水準,導致更多人願意成為領受者,因為這樣比自己賺輕鬆。最後,越來越高的「基本收入」或待遇就有可能導致財政危機。軍事或其他的政治危機,談判是對於少數決策者,但是要改變基本收入的上升趨勢,得跟大量的受益者對話。想想那些18%領受者的態度,就會了解一旦基本收入上升成為趨勢時會多難停止。
人不是為工作而生!?每個人不就是要好好的活出他的人生嗎!?想一下20年後的人口會含有幾個%的機器人!?這是目前我所知最適合解資本主義的 ”功利” 解!
我們要學習一切向人看,大清要拼經濟,要我們一切向錢看:)
也許可以想想南韓比台灣面積更大,首爾的發展和台灣的重北輕南大概不相上下,為什麼?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
回覆刪除謝謝這個片段
其實每人都受基本生活保障的思考,最早可追究到19世紀那群成天在巴黎拉丁區過著浪漫爛醉的生活,屬於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Utopian Socialism)人的主張,這一群,包括浦魯東, 聖西門等。這派的學說,後來被馬恩兩人在哲學上轟炸得體無完膚,也就逐漸地消失了。最後剩下的就是如眾所知的極左極右鬥爭,反而把那些經最優化取捨後所形成的制度完全忽略壓制了。
邏輯思維上來說,這制度是可行的,尤其現代科技的支撐下,更是可以達到所謂「窮逝」(No Poverty) 的境界,換句話說,人人基本生活有絕對的保障。這是一種市場利潤動機的制度,與人本人權保障主義的混和。
然而,為何這制度仍然不普遍?不可行的理由何在?追根究柢,最主要的原因出自於政治的價值觀,而不是犯了經濟理論上啥樣的大忌了。
更進一步,這個概念在以孔儒教為主的東方文化中,是完全不太可能行得通的。因為,這思維必定完全顛覆了所謂出人頭地,衣錦還鄉,鶴立雞群 - - - 的成功的概念,而是站在普世人本互利共存的立場作為基礎,完全與孔儒教徹底相反的。畢竟沒有人本思維,不可能有互利共存的概念。
孔儒教的所謂「仁」不過是屬於道德上的「好心好報」「積德蔭後」,屬於「恩惠讓利」的層次,僅取決於掌權者的皇恩而定,而無法將「仁」制度化變成工作與權益保障人權的規範。
馬克思的想法就是建立在科技提昇的生產力可以達成這樣的理想,但是如何去畫那條底線是對人性最大的試煉。當這些沒有工作的人也是選票,提高「最低待遇」可以換來選票,所以那條底線就會因為政治競爭漸漸提高,開始超過某些工作人口的生活水準,導致更多人願意成為領受者,因為這樣比自己賺輕鬆。最後,越來越高的「基本收入」或待遇就有可能導致財政危機。軍事或其他的政治危機,談判是對於少數決策者,但是要改變基本收入的上升趨勢,得跟大量的受益者對話。想想那些18%領受者的態度,就會了解一旦基本收入上升成為趨勢時會多難停止。
刪除人不是為工作而生!?
回覆刪除每個人不就是要好好的活出他的人生嗎!?
想一下20年後的人口會含有幾個%的機器人!?
這是目前我所知最適合解資本主義的 ”功利” 解!
我們要學習一切向人看,大清要拼經濟,要我們一切向錢看:)
回覆刪除也許可以想想南韓比台灣面積更大,首爾的發展和台灣的重北輕南大概不相上下,為什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