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鼓勵的暴衝
Taimocracy
1988年蔣經國去世前後,世界面臨重大改變──蘇聯解體,中國經濟發展,美日安保被重新賦予新的意義。
中國大量吸取外國的資金與技術,規模巨大,位於其近旁的小島台灣必然首當其衝。有鑒於此,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政策,期待以拖延時間的策略推遲台灣經濟失血並保障國家安全。李的政策帶領台灣度過「台灣錢淹腳目」的90年代,並試探性的展開與中國的接觸與少數事務性協議。其中包括日後被扭曲為「九二共識」的「對一個中國,雙方同意彼此的不同意」。
但是,1996年發生「臺海飛彈危機」。1999年,為了預防在台灣舉行第三次辜汪會談中汪道涵抵台所象徵的「台灣附屬於一個中國」,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劃時代的中台試探性互動,嘎然中止。
李登輝的經濟與安全合一的政策,被繼任的陳水扁總統修改。一方面,陳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為名,逐漸開放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另一方面,也將經濟與國安的政策翻轉為國安(境外決戰)與政治(台灣獨立)的策略。陳快速且片面的步驟,引起了北京的不滿與華盛頓的不安。前者威脅要武力併吞台灣並制定〈反國家分裂法〉,後者則唯恐為了台灣與中國發生武力衝突。即便如此,兩岸的交往仍舊持續,官方的間接接觸仍舊穩步進行,台灣也以「獨立關稅領域」的名義,與中國同一天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就在這氛圍下,留學美國且在蔣經國身邊服務過的馬英九,被選為總統。他在兩岸緊張之際背負著華盛頓與北京的期待──緩和緊張、增加交往。為此,他一個月不到就開放前政府已經研議多時的直航與觀光。半年不到,就允許特使來台灣。一年多之後,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ECFA)。
在美國的鼓勵下,馬的行為被賦予極高的評價。即便如此,已有美國學者如 Bonnie Glaser 注意到ECFA從未被翻譯成英文,也未曾向WTO報備。所謂的在WTO架構下的ECFA,似乎成為台海雙方私相授受的密約。臺海的政策,被馬改寫為大中華民族主義與個人歷史地位的舞台。
包括海峽兩岸的交涉在內,台灣的對外協定,對外而言附屬於更廣大的東亞安全架構之下,對內來說也應基於有效的政治整合與政府治理。可惜的是,在台灣人看來,內外兩項要素馬完全不及格。
與中國交往,讓小島台灣擁有信心是很關鍵的前提。台灣的信心,建立在經濟發展與有效防守的軍事能力。遺憾的是,在馬接任後的2008年起,大幅度降低遺產稅與公司營業所得稅等,鼓勵大量外流資金回流。但因為未規劃新產業項目以容納資金,也未設置監督機制以攔阻化名的熱錢,台灣的房屋價格在幾年內翻漲3-5倍之多,另一方面,年輕人的失業率也升高到歷來之最,薪資無法提昇。2013年的薪資倒退回1997年的水準。社會開始不穩定。
台灣信心的另一要素是軍事力。然而,不僅在2008年以前以馬英九為黨主席的國民黨在國會阻擋軍購預算200多次,2008年之後在國防部反對下馬英九仍執意實施全募兵制的政見。其不顧現實的偏見,已經讓台灣的戰力出現空缺。未來若出現周邊有事,台灣可能成為美日安保的負擔而非資產。
在前述信心條件不足之下,馬英九仍在2011年選舉期間透過其政治盟友金溥聰在美國宣稱:將在10年內與中國達成政治協議。後來馬雖然否認,但在北京與華盛頓支持下連任之後,其與中國簽署各種協議的速度並未如學者觀察之「兩岸進入深水區」而放慢。
馬英九暴衝的方法是秘密外交:在外界(包括相關產業與國會領袖)毫不知情下與北京交涉並簽訂協議,再以黨主席的權威命令佔國會席次絕對多數的同黨議員限期通過。
馬蒙著頭頑固躁進,終於在2014年3月國民黨籍議員的重大程序瑕疵下,引爆學生的憤怒,衝進國會佔領議場。學生們憤怒的,是馬公然實行美國總統威爾遜在1918年所反對的秘密外交。學生們恐懼的,是中國排山倒海而來的資金將更進一步推高房價,大量的人口將拉低台灣已經無法成長的薪資,最後會毀掉台灣經濟與年輕人的未來──根據TVBS在4月3日發表的民調顯示: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悲觀想到海外工作謀求較高薪資的比例已經接近50%。
以區域安全而言,毀掉台灣經濟,也將毀掉美日安保。這是馬英九為了個人的喜好,施政操之過急與只相信近側的必然結果。
目前台灣正在發生的太陽花學生運動,就是在這背景下出現的。學生不是反對台灣與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學生是反對馬政府的獨裁、秘密外交、不評估社會經濟影響,甚至不顧慮國家安全的匆促簽約。學生要求檢視憲政上可能容許獨裁的結構、建立兩岸談判的監督機制、建立法律以便合法審查兩岸協議等。3月30日,台北有破紀錄的50-75萬人上街抗議馬政府,代表學生的訴求獲得社會多數的同意。
台灣社會近來的不安是馬長期施政敗壞的必然結果。鼓勵與期待馬英九能穩定臺海和平的美國,現在是否該警覺,馬政府的獨裁施政,亟可能也不利於中美兩大國的利益?
今年〈台灣關係法〉生效35週年。回顧1979年在冷戰的戰略需求下,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制定〈台灣關係法〉,維繫美國人民與台灣住民的關係。
在冷戰與中國聲稱以武力奪取台灣的背景下,〈台灣關係法〉揭櫫美國的政策是
「表明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基於臺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以及
「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to make clea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decision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ts upon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future of Taiwan will be
determined by peaceful means; to consider any effort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of
Taiwan by other than peaceful means, including by boycotts or embargoes, a
threat to the peace and security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rea and of grave
concern to the United States;)
然而,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紀大二大經濟體,且已經透過經濟的和平手段影響且逐步控制台灣社會、輿論與政治等領域的情形。此等在1979年制定〈台灣關係法〉時所難以預期的新情勢,似乎已經被北京、馬英九等以,同時以「中華民族」為名強化合作並重申〈上海公報〉之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The U.S. side declared: The
United States ac- knowledges that all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 ment does not challenge that position. It reaffirms its
interest in a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Taiwan question by the Chinese
themselves.)
現在,是否美國所鼓勵的所謂「和平手段」,已經被馬政府與北京有意的誤用,從而不僅弱化台灣的實力與信心,甚且將危及美日安保的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