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04-24

是國協,不是「英」,也不是「聯邦」【更新】

【補充】
我認知錯誤,特此更正!
一直以為,The Commonwealth的會員國的元首,就是UK元首,其方式是個別承認但集體行動。
這是舊的。
由於印度等共和國家,不可能承認君主為元首,The Commonwealth面臨解散。

於是,1949年「國協首相會議」,提出〈倫敦宣言〉,各會員國只要承認UK元首為The Commonwealth元首即可。

Comment
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不是國家,中國翻譯成「英聯邦」,理解錯誤!
若改為「英邦聯」,也是錯誤!因為,1947年前雖然有British字眼,現在已經被刪除很久了,並無「英」的名字。
錯上加錯!

全名是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翻譯成「國協」才是恰當的。
所以,我將以下報導出現的中國錯誤翻譯「國協」,自行改為「國協」。以上說明。



查爾斯王子接大英國協元首 傳國協成員同意    中央社20180420
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報導,大英國協各成員國領導人今天贊成,英國查爾斯王子應循母親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成例,擔任大英國協下任元首。
法新社報導,91歲的英國女王昨天向53個成員國的領導人表示,她希望長子能接下這個象徵性的名義領導職位,以此回應部分人士主張大英國協元首應由成員國輪流擔任的構想。
英國廣播公司、天空電視台(Sky)和英國聯合社(Press Association)報導,這53國領導人在英國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進行私下會談他們贊成,由身為國協16個王國王位繼承人的查爾斯王子接任非世襲的國協元首職位。
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昨天在大英國協政府領袖會議正式開幕時說:「我希望,大英國協有朝一日決定,由威爾斯親王(Prince of Wales)承擔我父親在1949年開始承擔的這個重責大任。」
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早在1958年就被伊麗莎白二世封為威爾斯親王。


查爾斯王子從女王手裏接過怎樣一個國協    BBC20180421
國協政府首腦會議周五(20日)發表聲明說,查爾斯王子將成為下一任國協元首,國協各成員對現任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領導表示認可。聲明未明確說明查爾斯王子將從何時起擔任國協元首。
國協(Commonwealth)作為一個國際組織,1931年成立,在國際上很難說舉足輕重,經常定位含糊,不具法律約束力,為什麼它的存亡牽動許多國家首腦的神經?
過去這一周,倫敦的白金漢宮和西南郊的王室行宮溫莎堡車來人往異常忙碌,籌備國協政府首腦峰會(CHOGM)。蜂擁而至的包括國協53個成員中的46國政府首腦,7國外長,還有各國政界要人及其隨從、慈善機構代表、各類智庫的精英、游說團體和記者,有些國家首腦攜家眷同行。
據信這是歷屆CHOGM出席人數最齊的一次,還有人估計這是倫敦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裏裏外外總共估計有上萬人。
那麼,從殖民歷史土壤里長出來的這棵樹,在21世紀的今天憑什麼吸引了BBC外交事務記者蘭道爾所稱的"鬧哄哄的外交大篷車"從四面八方匯聚倫敦?它在今天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首先,國協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角色、定義和必要
即便是國協國家的國民對這個組織未必很了解,大部分人也許知道這是個後帝國殖民時代的俱樂部,喜歡體育的人還知道國協運動會。還有呢?好像沒什麼了。
但再細看,可以發現國協內部豐厚的肌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體育、商業和文化團體組成了層層疊疊、盤根錯節的網絡。
聯邦內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和司法系統都是英國的翻版,成員都認可基於民主和法制的國家秩序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珍視它,數十年如一日地捍衛它。
那怎麼解釋許多人根本沒聽說過它,而知道國協存在的人,對它在21世紀究竟是什麼狀態說不出個所以然呢?
BBC外交事務記者蘭道爾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個是國協對自己在國際間的定位和角色"一直在探索"。畢竟,聯邦成員之間的主要紐帶是一段共同的歷史:以前都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時易境遷,歷史漸行漸遠,且不說歷史上不乏痛苦和血淚,掠奪和侵佔,聯邦的未來用什麼維繫日益成為問題。
其次,國協內部歷來有"貴賤"之分,一頭是被稱為ABCs的白人國家,包括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另一頭是非洲國家和許多小島國。
歷史上這條鴻溝時深時淺,除了財富和地域,還出現在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領域。比如,53個成員國裏有36個國家規定同性戀是犯罪行為,而最開放的國家法律承認同性婚姻。

新版國協
2018年國協政府首腦峰會無法迴避的難題之一是,在21世紀,國協的目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53個國家,會拿出各種回答,會設法推進各自的議程。
而這些回答和立場將帶著鮮明的時事政治色彩,體現當下的國際政治熱點。
英國離不開"脫歐"議題,把國協視為脫離歐盟後的"救生船",為英國拓展歐盟之外國際貿易格局的多邊組織。歷史在此成了加分項:可以發揮語言、法律和監管體系的共通的優勢來推動貿易。
國協的英語是Commonwealth,字面意思是共同體,成員之間有共同體附帶的各種成本優勢。國協秘書處的估算是成員間貿易成本比全球貿易平均成本低19%
回到歷史,大英帝國的"日不落帝國"名聲本來就建立在環球貿易的基礎上,但當年是強權貿易,一些成員對昔日被迫接受的不平等交易或許至今仍感屈辱,也有些成員對來自歷來在地緣和經濟上都緊盯歐洲,行動上罔顧國協的國家展示的"愛意"趕到不適。
許多國協國家反對英國脫歐,擔心脫離歐盟將增大它們進入英國市場的難度,還有些國家擔心再沒有強大的代言人替它們跟歐盟交涉。
英國脫歐後,留在歐盟內的國協國家剩下馬爾他和塞浦路斯

"擁抱印度"
國協是中國沒資格加入的國際俱樂部。中國是印度在亞洲的鄰居和主要競爭對手。
有些國家把國協視為一個國際俱樂部,潛在軟實力巨大。
印度是個明顯的例子。印度經濟發展迅速,成為金磚四國之一,人口佔國協總人口一半,是聯邦內最大經濟體之一,影響力不可小覷。但它在國協大家庭裏歷來保持低調,跟這個"殖民時代遺留"色彩濃厚的組織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事實上,國協8個創辦國裏,唯有印度不把英女王當作國家元首
但是,印度現在對國協的熱情忽然急劇升溫
印度總理莫迪出席了今年的峰會,是近10年來第一次。國協的各種活動和會議上,突然冒出很多印度政府官員。
官方消息人士說,這是因為印度看到了國協的價值和作用,可以借以擴展印度在亞洲的影響力。
英國看來也樂意跟著印度的曲調哼哼。英國外交官們說,國協要作為一個有可信度、有現實意義的國際組織在21世紀生存和發展,必須擁抱印度。
英國或許願意把更多貿易合作項目和權責讓渡給印度
但其他國協成員國未必希望看到德里成為盎格魯中心之後的新主宰。非洲發展中國家和那些太平洋小島國是否能在這點上跟英國取得共識,是個問題。

眾口難調
英國政府重視國協,把自己在這個前殖民地和屬地組成的國際組織裏目前所處的位置看得相當重。
倫敦也不希望看到英國王室跟國協的紐帶斷裂。
進入"後脫歐"時代,國協大家庭對英國的海外貿易和投射軟實力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被視為英國推行"全球化的英國"外交戰略的天然平台。
一種意見認為,即使查爾斯王子跟女王在各方面都相差甚遠,但他畢竟是英國王室血統,足以提供連貫性和超越現實政治的共同記憶,而這些元素對國協的未來至關重要。
太平洋島國和發展中國家寄希望於國協發揮保護傘的作用,幫助它們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海平面升高和極端氣候災難的挑戰,還有隨巨浪推移的塑料垃圾對島國水產業、旅遊業和生態環境造成的滅頂之災威脅。
國協可以向這些國家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幫助,分享經驗技術,跟它們結成環保聯盟。
曾有過改革提議,討論是否應該把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不再擔任國協首腦那一刻作為國協機構改革的起點,大進一步削弱它跟帝國殖民時代的聯繫,淡化其"盎格魯中心"特點。

國協是什麼?
國協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31年,現有53個成員國,主要是前英國殖民地國家和海外屬地,也包括一些其他主權國家。
作為國際組織,它的獨特之處是成員國之間文化、經濟、政治和自然條件等各方面差別很大,價值觀和政治立場的共通點也有限。
國協總部和秘書處設在英國倫敦,元首是英國國王/女王。成員國覆蓋24億人口,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它旗下的主要機構包括國協基金會Commonwealth Foundation)和國協學習共同體Commonwealth of Learning)等。
國協元首職位基本上是象徵性的,標誌53個成員國的團結一致,任職年限不封頂。
國協元首經常到成員國訪問,確保國協的核心使命得以貫徹,包括成員國之間通過貿易往來和國際合作鞏固聯繫紐帶。
元首繼任人選必須由國協全體成員國領袖一致同意。
1947,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國協版本升級,具備了現代國際組織的形狀架構。從組織名稱裏刪掉"不列顛"British)和效忠英國王室的規定,成為獨立主權國家之間的協會,英國國王/女王保留國協首腦稱呼。
國協一直到2012年才有正式章程,明確列出了包括民主、性別平等、可持續發展、國際和平與安全16條守則
國協政府首腦會議(CHOGM)每兩年舉行一次,核心議程是涉及成員共同利益的事項,閉幕時通常會就一個重大議題發表公報。
日常行政事務和項目的執行由秘書處負責。
參加CHOGM峰會的包括53個成員國的政府首腦及其親屬,可能還會有游說組織和媒體隨行。
今年,出席國協峰會的包括46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其他成員國派外交部長與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