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8-04

不要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 – 以「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台灣的教育—5/6 ○花亦芬 at 歷史學柑仔店(2015.07)

柏林的課綱
讓我們換個視角,來看德國首都柏林的課綱。柏林的課綱是與布蘭登堡邦(Brandenburg)一起聯合制定,核心理念是「民主多元」。


課綱以時序先後分為四大主題:
1.      上古與中古為近現代奠定的基礎:
 上古為近現代奠定的基礎
民主政治:以雅典城邦為例
   
共和國憲法:以羅馬為例
 
中古為近現代奠定的基礎
   中古的「自由」:以城市為例(歷史個案分析)[10]

2.      近現代社會與國家結構的建構:近代初期至十九世紀
 啟蒙時代的社會與國家
   啟蒙的哲學基礎:康德,洛克,孟德斯鳩,盧梭。
   
絕對君權:法國,普魯士
 
市民/公民革命
   英國,美國,法國,德意志,1848/49 年的革命(主題式時間縱剖面的探討)
   
(共同必修課至少選一個例子講授,重點選修課至少選兩個例子講授)

3.      現代世界及其危機:民主與獨裁
介於第一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歐洲面臨的危機
  
歐洲各國比較(主題式區域橫剖面的探討)
德國第一次民主政治的失敗:納粹暴政

4.      1945年以後冷戰下對立的世界
(不管是共同必修或重點選修課,都需要到一個校外的學習參訪地做現場實地教學。可以從校外教學地點建議名單擇一,或自行選擇一個學習參訪地)。
 
以兩個分裂的德國為例,討論個別事件結構之間的關係
   
分裂
   
系統整併
   
反抗運動
   
國際現行框架下允許動彈的空間(Internationale Rahmenbedingung
   
兩德:憲法秩序(Verfassungsordnung),人權,日常生活
   
(冷戰對峙下的)東西集團解散
 
東西對峙下的衝突與解決衝突之道

6.  國際上的東西衝突(例如,韓國,匈牙利,波蘭,古巴,越南,捷克-斯洛伐克)。
   軍備競賽
   
(冷戰對峙下的)集團如何開始接觸,東歐集團的解散。

柏林課綱的特色
從柏林所採的課綱來看,明顯可見以下四個特點:
1.                  去除帝國史觀、國族主義史觀,確立「民主多元」、「人性尊嚴」等普世價值的核心立場。
2.                  基本上,捨棄帶有正負面價值判斷的標籤來談論特定歷史時期的特色(例如用「盛世」、「黑暗期」等標籤)。唯一的例外是有關「納粹」的歷史。課綱直接用「暴政」(Gewaltherrschaft)定義這段歷史,不容泯滅人性的重大歷史錯誤透過歷史教育的疏失,有再度發生的可能。
3.                  不斷檢討人類走上民主歷程的各種經驗,省思當時做得不夠好,以至於後來失敗的原因,以此不斷探討現在與未來需要繼續努力之處。對於民主政治容易陷入的危機,特別以專章處理,提醒年輕世代不要重蹈覆轍。
4.                  現代史部分以主題導向的方式探討二戰之後的全球局勢。

這份簡要的課綱,在每個主題下,都有一個「學科能力培養要點說明」(Kompetenzerwerb im Themenfeld)。其要點如下:
  史料學歷史
 分析文字與圖像史料,並評判這些史料是否具有確實的可信度。
 分析具有爭議性的史料各自所持的立場,並評判這些史料是否具有確實的可信度。

  從詮釋與敘事學歷史
 切實切事地描述、分析、比較歷史上的各種結構及其發展過程。
 根據適切的分類概念,一針見血地分析、描述、比較各種政治結構及社會結構

  在有爭議的課題裡學歷史
 在老師的引導下,切實切事地對學術研究上有爭議之課題的出發點進行分析與討論。藉此學習從理性論述上建立具有說服力的論點,或對其他論點能從理性討論的角度提出批判。
 區分切實切事的敘述、與帶有價值判斷的論述之差異。

從以上的要點,可以清楚看出,高中歷史教育應該著重培養的能力有:
1      可以分析、評論文字與圖像史料。
2      切實切事簡要描述事實梗概的能力與解析能力。
3      不是零散地記憶史事,而是能了解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4      面對、分析爭議性課題的初步能力。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用理性而有信服力的論述與別人討論,並能提出批判性的見解


柏林的課綱如何落實到教科書編寫?
柏林課綱的重點看似比較以歐洲史為重心,但這樣的設計並不是要侷限學生的視野。反之,這提供教科書編寫者足夠寬廣的空間,可以自由地進行世界史(或全球史)的書寫。換言之,這樣的課綱提供我們重要的參考:課綱之所以「柔性」,在於它只規範一定要寫進去的內容,而非全部內容。它提供寬廣的空間給教育現場的老師與學生,自行去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本文接下來就以Cornelsen出版社於2014年出版的教科書為例說明。

該書第一章標題是:「古代世界:陌生與親近」。內容如下:
1.                  雅典的民主
1.1 
民主政治發展前的狀況與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礎
      
* 歷史與文化:過去與現在的戲劇舞台,如何演出波斯戰爭?
1.2   “demos”
的治理:治權屬於全民?西元前五世紀的雅典
2.                  羅馬帝國
2.1 
羅馬共和國
2.2 
帝國時期的統治與社會
2.3 
羅馬帝國的奴隸
2.4 
羅馬:國家vs. 基督教
2.5 
上古晚期:羅馬帝國的衰亡
      
* 史學方法:文字史料解讀與討論
3.                  上古時代女性擁有的權利 vs. 男性擁有的權利
      
* 基本知識補充教材(年表,地圖….
4.                  全球史視野:上古世界帝國的比較
5.                  精選時論短文:Peter Bender, 當古希臘人變得傲慢自大時〉,《時代週報》(Die Zeit) 41/2002, p. 9.

Cornelsen出版社於2014年出版的歷史教科書Kursbuch Geschichte 目次頁。

*   *   *   *   *

Cornelsen教科書第一章為例,可以看到幾個特點:
5.                  不只講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意義,同時也著重探討當時民主制度缺失不足之處。
6.                  雖然課綱沒有要求,但教科書有專門的小節,探討古代弱勢的女性奴隸權利被剝奪的情況。這樣的做法,不僅讓歷史敘述照顧到弱勢社群,避免淪為既得利益者的觀點,而且也跳脫了強權史觀與帝國史觀
7.                  「反省」的角度重新審視過往的歷史,而不是流於片面地緬懷古人先賢,單視角地以古為尊。
8.                  討論歷史時,穿插歷史事件如何在古今戲劇(或其他文化媒材)被表現的專題。透過結合不同文化類型,讓學生從多元的角度,了解「歷史事件」與「文化創造」之間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