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8-15

1854-56年,幕府與培里簽署開國條約的考慮


1854-56年黑船(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培里司令 (Commando) 並無強大的陸軍。
既然培里無陸戰與佔領能力,日本為何要怕他並與其簽署開國的條約?
這要看國際局勢。

當時,與日本幾世紀交好的荷蘭已經淪為小國,無足輕重。在日本周邊活動的是俄國、英法與新興的美國。

1853-56年,歐洲是克里米亞戰爭(陸戰在1854.09起),奧圖曼土耳其聯合英、法國封鎖俄國。當時俄英法在全球規模競爭,俄國海軍急起直追英法,亟需世界港口。因此要求日本開國。

美國的海軍軍官 James Biddle 1845年底中美〈望廈條約〉換文後,1846年率領東印度艦隊要求日本開國。失敗做收。但確認:逼日本開國必須以力量為之。

培里到日本時,幕府正在進行砲擊演習。培里認為並非巧合。認為幕府透過琉球與荷蘭而獲得正確的世界局勢,知道培里要來的時間。這樣,培里就無法以砲艦外交威脅日本。

培里雖然無法佔領日本,但火力足夠讓江戶成為火海。一方面,培里並未被賦予宣戰(開戰)之權,但幕府並不知情。

在美俄都要求開國情形下,若以為同意英國的話可以制衡俄國,是太天真。英俄在歐洲劍拔弩張(1854.03起宣戰),英國不會為日本與俄國打戰。

英俄要求不平等條約,怎樣做都會成為對方的殖民地之下,幕府選擇與相對上是小國的美國簽約,是日本在列強下的生存之道。結果是美日成為友好國。直到太平洋戰爭。


以上整理自——倉山満 《嘘だらけの日米現代史》、扶桑社新書(東京:2014p.36-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