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12-18

20201218 蘋果日報:「無毒派」與「有毒派」的平衡呈現

【縛雞之見】
蘋果日報有篇幅相當的平衡報導,算是這議題下負責任的媒體。
至於「中國醫藥大學公衛系教授
許惠悰(完整版)」影片,是DPP的宣傳片,片尾說明言論不代表科系與學校。在此不引述了。請看以下


無毒派:呼吸就有萊劑 專家:不知依據     蘋果20201218

醫師蘇偉碩以「萊劑肉品並非不吃就沒事,光是呼吸就可能會吸到」、「萊劑毒性恐是搖頭丸的250倍」等4段言論遭衛福部提告。《蘋果》請毒物科專家解析後認為,蘇的言論確實不太恰當,但是否到告發程度要看衛福部標準,如何界定恐有灰色地帶。

衛福部食藥署列出蘇偉碩4段言論,第一段為「萊劑毒性恐是毒品搖頭丸(MDMA)的250倍,其論點為文獻提到萊劑會活化小鼠的第一型微量胺相關受器(TAAR1),因毒品搖頭丸也會活化這個受器」,蘇據此推測萊劑活化能力比毒品高。

不具名毒物科專家分析該段言論僅部分對,萊劑雖可作用到TAAR1,但不能只看單一受體,像毒品會作用到許多受體,即使該受體作用強,不代表全部受體作用都強,比喻不太恰當;專家當時也找出該文獻,發現引用文章數字有誤,顯然有些解讀不對。

第二段為「萊劑肉品並非不吃就沒事,光呼吸就可能吸到萊劑」,專家直言從未看過相關報告,不知蘇偉碩立論依據為何,可能也因此讓衛福部認為沒依據。

第三段指「國際研究報告中,豬隻餵食萊劑後出現攻擊性情緒與行為,使血液中腎上腺素濃度增加、腦中多巴胺濃度增加,影射會造成人類思覺失調症,產生妄想或攻擊性」,專家分析此話差距更遠,不能直接類推牛豬吃了確實會有情緒反應,但動物飼料使用和人體吃萊劑肉品的殘留量差距很大

第四段稱「瘦肉精會造成自閉症兒童,美國已有訴訟案例」,專家指此案並非講萊劑,也曾查看該研究發現有許多研究限制,要說有因果關係還太早。

專家認為,蘇的四段言論確實不太恰當,但是否要到告發的情況,不願多評論,要看衛福部標準為何,畢竟過去有不少人發表過不當言論也沒挨告,這次恐成首例。未來醫界發言可能要更謹慎,但「如何界定是否是誇大還是有科學根據,恐怕有灰色地帶。」記者許稚佳

***************************************************************** 

有毒派:反萊劑遭告 打壓打假激辯     蘋果20201218

高雄榮民總醫院精神科前主治醫師蘇偉碩,因發表萊克多巴胺毒性比搖頭丸高、可經空氣散布等言論,遭衛福部認定為不實謠言向警方告發。蘇昨接受《蘋果》專訪時強調,萊豬就是毒豬,衛福部透過向警政署告發、交警方辦理的舉動會造成寒蟬效應讓醫生不敢發聲,「這已經不是查水表,這是在鎮壓言論自由,妨礙《憲法》權益」。

衛福部說,蘇偉碩指萊克多巴胺「空氣中也有,土地中也有」為誇大訊息,另蘇說含萊劑美豬明年進口,但含萊劑美牛已進口多年,容易造成恐慌;後續會由警察及檢調調查,未來若有民眾發表類似的言論「還是會告」。

「不該讓萊劑進入食物鏈

為釐清事實,《蘋果》昨專訪蘇偉碩,對於萊劑可能在空氣中散布,蘇說是引述美國德州研究機構所做的研究;研究顯示萊劑會經空氣散布,也會經由飼養的動物的排泄物進入包括河流、濕地等,造成土壤污染,被污染的土壤可能被植物吸收,甚至有一些美國野花都可驗出萊劑

至於萊劑毒性高於搖頭丸,蘇偉碩說,是引自2017出版由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和瑞士等國際學術界合作發表的論文,根據論文,萊克多巴胺對小鼠的毒性是搖頭丸的250倍。食藥署控他引述的論文不正確,蘇偉碩說是論文把數字誤植,但重點不是在於幾倍,即使是250分之一也不該讓它進入食物鏈

關於萊劑對自閉症的影響,蘇指美國有非常多研究發現另一種乙型受體素「特布他林」有引起自閉症的案例。他建議衛褔部做「神經發展毒性風險評估」,在未完前絕不容許短視的政府官員和美國做任何交易。

遭衛福部提告,蘇偉碩指衛福部作法非常不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有刑責,可以把人關進牢裡,「恐怕我遇到醫療糾紛,判刑也不會如此重。」蘇說,衛福部應到地檢署告發,由檢察官進行判斷;25日他會應警方通知,赴警局說明。

「盼能與AIT科學家對話」

蘇還說,31日他會與民團夜宿凱道並在元旦升旗典禮上向政府抗議,「美國人是講理,我會先把小冊子寄給AIT科學家研究,如果他們有興趣與我們對談,歡迎在媒體見證下,來一場科學證據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