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11-02

國際貿易停止增長,發達國家背棄全球化?○紐時 (2016.11.01)

國際貿易停止增長,發達國家背棄全球化?○紐時 (2016.11.01)
韓國海運公司韓進上個月申請破產之後,曾導致公司的數十艘貨輪困在公海上,使得從亞洲接連不斷地運往美國的貨物流一度中斷。

這一刻,全球化的停滯表現得如此真實。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增長是近幾十年來最重要、也最有爭議的經濟發展形式。然而,儘管有關的辯論十分激烈,並在這次美國總統競選期間達到了新的高度,但人們忽略的一個事實是,貿易已不再上升。據掌握著最好數據的荷蘭統計學家,全球貿易量在2016年第一季度持平,而後在第二季度下降0.8

美國的情況也不例外。美國去年的進出口總值下降了2000多億美元。在2016年的前9個月裡,貿易額再次下降了4700億美元。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與其它國家的貿易首次在經濟增長期間出現下降。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是貿易減少的原因和結果。在經濟看好時,繁榮增加貿易,貿易促進繁榮。目前的情況正相反。消費和投資的減少拖累了貿易,繼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但也有跡象表明,貿易減少也有結構性的原因。發達國家似乎在背棄全球化進程

世界貿易組織最近一輪全球貿易談判去年以失敗告終。太平洋沿岸國家試圖建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區域貿易協議也在走向破產。美國兩大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反對這個協議。同時,新的貿易障礙在增加。英國正在離開歐盟。世界貿易組織今年7月表示,其成員國自從2008年以來共實施了2100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凱瑞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呼籲各國重新開啟貿易承諾,她寫道:「抑制自由貿易,將會導致在過去數十年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福祉的引擎熄滅。」

反潮流而行之,歐盟與加拿大於週日簽署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

但是,激發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公眾對貿易的熱情可能很難。全球化的好處已不成比例地讓富人變得更富,全球化的代價卻落在了失業的工人身上,政府則未能緩解他們的痛苦。

「沃爾瑪革命」結束了。20世紀90年代,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以上。歐洲聯合起來了。中國成了世界工廠。關稅下降了。運輸成本大幅下降了。那曾是沃爾瑪時代。

但是,這些變化的後果已經出現。歐洲正在分崩離析;低關稅和低運輸成本不能再往下降多少。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正在改變。中國正在為國內消費製造更多的東西,也在消費更多本國製造的東西。另外,中國日益成熟的工業也在越來越多地生產自己的零部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製造」的產品中使用的進口零部件份額已從1990年代的60%下降到35

IMF的研究計算出來的結果是,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經濟每增長1%能為貿易帶來2.5%的增長,而近年來,同樣經濟增長只能帶來0.7%的貿易增長

與其他大型海運公司一樣,韓進把賭注下在全球貿易將繼續快速增長上。2009年,世界上的貨運公司有運送1210萬件標準集裝箱的充足能力,這些集裝箱在全球貿易增長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人們很少知道這點。截至去年,這些貨運公司有運送1990萬件集裝箱的能力,但很大一部分都用不上。

印度不是中國再現大多數貿易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的。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計算,15個國家佔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的63,它們在全球金融投資上占的份額更大。

中國用老式的方法加入了這個俱樂部:中國用工廠養起來一個中產階級。但是,製造業的自動化讓其他國家走這條路變得更難。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裡克(Dani Rodrik)的計算表示,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就業已經達到了頂峰,他稱這種現象為「過早去工業化」。

全球經濟的疲軟正在加劇這個趨勢。據聯合國的數據跨國公司的基礎設施投資在2015年連續第三年下降。聯合國預計這種投資今年將進一步下降。但是,即使經濟增長反彈,自動化也降低了對低勞動力成本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的動力,從而減少這種投資為發展中國家居民帶來的好處。

政治的反彈也是全球性的。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曾在2012發表過一條曲線,該曲線有時被稱為「大象曲線」,因為兩者有一定的相似性。該曲線顯示,1988年至2008年期間,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的實際收入大幅上升,但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大多數居民的收入沒有上升

這條曲線常被作為全球化後果的刻畫。雖然現實更複雜,但這種看法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選民們越來越認為自己是本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受害者,一種政治反彈正在形成。

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的總統競選就是這種反彈的一個明顯表現,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也改變了自己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協議的支持。今年4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失業率最高的國會選區選民不考慮中間派候選人的可能性更高,而是選擇採取更極端立場的候選人。

經濟停滯也讓歐洲選民對貿易持反對態度。


羅德里克教授說,自由貿易的支持者犯的錯誤是,誇大了貿易帶來的好處,低估貿易的代價。「由於他們沒有做出這些區別和警告,如今貿易與各種弊病被視為是一路貨色,即使並不都罪有應得,」他說。「如果說蠱惑民心的政客和本土主義者對貿易發起無稽之談的攻擊很得人心的話,貿易的吹鼓手們對此負有一定的責任。

4 則留言:

  1. 這也是台灣面對可能威脅的來源,如果所有大國都把眼光放在國內,台灣現狀,不知道能維持多久。只能期待日本還有不錯的實力。

    回覆刪除
  2. 這篇已經是第二篇了,也讓俺憂心忡忡擔心,小英所提的新南向政策,還有5+2,這些被當作救命仙丹的經濟政策,卻完全無法針對已經出現的世界經濟潮流,i.e. 以廉價勞力當做利基所製造的加工產品,其所帶動的出口貿易已經不再被開發邦國需要了。

    俺估計,到2025之前,所有開發中國家所倚賴加工產品的出口,過去銷往已開發國,至少會有60%滯怠,或轉往其他開發中的邦國。換句話說,加工生產只能往經濟更低落的邦國傾銷,這樣根本就無法賺錢咧。

    那麼出口給誰買?加工產品出口要賣給誰?這變成是新南向與5+2所面對的更大難題,其他都甭說了。這現象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概念上有個非常重要的轉變。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洲及拉美經濟學。歐洲國家搞過,美洲新大陸當年是當原料來源,現在不知能否成為消費市場。

      刪除
    2. Apart from strategic level, the executive level of Southward Policy is also 2266.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E7%8D%A8%E5%AE%B6%E6%9D%8E%E5%A4%A7%E7%B6%AD%E5%A4%96%E9%95%B7%E4%B8%8D%E5%9B%9E%E4%BF%A1-%E6%B3%B0%E5%9C%8B%E5%89%8D%E5%A4%96%E9%95%B7%E5%9C%A8%E5%8F%B0%E7%81%A3%E3%80%8C%E6%B5%81%E6%B5%AA%E3%80%8D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