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3-02

《紐約時報》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Comment】
Though many observers expect that Putin does not have too many options in dealing with the crisis, implying that Russia will step back eventually, Obama might lose the game.  
Obama was bound by treaty obligations in 1994 with Ukraine in the Trilateral Statement.
They include “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reaffirm their commitment to Ukrai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CSCE Final Act, to respect the independence and sovereignty and the existing borders of Ukraine.
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reaffirm their obligation to refrain from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gainst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r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f Ukraine, and that none of their weapons will ever be used against Ukraine except in self-defense or otherwi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allies of the US, maybe her rivals as well, will keep close look at the situation and the move of the US, before they make their own options.  revised at 1545


普京對烏克蘭保持沉默令外界費解○紐約時報(2014.02.28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228/c28putin/zh-hant/
莫斯科——儘管弗拉基米爾·V·普京總統 (Vladimir V. Putin) 治下的俄羅斯反覆起誓,不會插手或干涉日益惡化的烏克蘭政治危機,但該國越來越深陷其中。有呼聲請求,俄羅斯支持烏克蘭的俄羅斯族,並為下台的總統提供庇護,乃至採取軍事回應。但懸念在於,普京是否有這樣做的意願?
烏克蘭總統維克托·F·亞努科維奇 (Viktor F. Yanukovych) 逃離基輔以來,普京本人一直沒有就該國的動蕩公開發表言論。此事恰逢索契冬奧會閉幕,俄羅斯官員都在讚頌本屆冬奧會,把它當成蘇聯解體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一個強大而自豪的新俄羅斯崛起的證明。
周二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宮,俄羅斯總統普京主持安全委員會會議
普京的沉默讓外界對俄羅斯的政策摸不着頭腦。此時此刻,烏克蘭危機已蔓延到更靠近俄羅斯邊境線的地方,並引發了人們對烏克蘭施加給鄰國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影響的擔心。俄羅斯有可能會眼睜睜看着自己失去烏克蘭,而這片地方,不僅被它視為自家後院,還是其政治、社會與歷史認同的一部分。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有着深遠的利益,比如規模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以及為其經濟提供動力的天然氣管道。目前看來,普京維持俄羅斯對烏克蘭影響力的策略還不得而知,也充滿着各種風險。儘管如此,事態發展微妙地迫使莫斯科作出回應。
亞努科維奇請求俄羅斯「保障我的人身安全」。還有報道稱,他將於周五在俄羅斯南部城市頓河畔的羅斯托夫召開新聞發佈會。這些跡象表明,對這名顏面掃地、甚至已經被自己的盟友拋棄的領導人,克里姆林宮至少是暗中提供了援助
奪取了克里米亞地區議會大樓的蒙面持槍人員發誓效忠俄羅斯,而不是烏克蘭。此舉讓人再次擔心,普京或許會被激怒,採取2008年那樣的軍事干預行動。當時,俄羅斯大舉出兵格魯吉亞,以保衛分離的南奧塞梯地區。俄羅斯目前承認此地為獨立國家
俄羅斯官方堅稱此類擔憂純屬荒謬,但與此同時,普京下令,在烏克蘭門口進行了出人預料的軍事演習,規模達15萬人。此舉顯然意在發出明確的警告,彰顯俄羅斯準備充分。它還促使北約和美國做出回應,警告俄羅斯不要採取挑釁之舉並應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
即使不動用軍事干預,普京也有不少選擇來影響烏克蘭的國內事務。烏克蘭的經濟與俄羅斯息息相關,烏克蘭的重工業嚴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而且,只要它願意,克林姆林宮隨時可以起烏克蘭的分離主義矛盾,讓該國陷入動蕩。不過,普京最為有效的武器或許是時間,作壁上觀,讓西方挑起瀕臨崩潰的烏克蘭經濟這個重擔
俄羅斯外交部於周四發表了一則聲明,指責由歐洲三國外長一周之前促成的協議沒有得到尊重。聲明中堅持要把該協定作為一項談判協議的基礎,儘管歐洲和美國此時已做出表示,承認在亞努科維奇逃離基輔後組建的新臨時政府的合法性。根據該協定,亞努科維奇應該留任到今年12
俄羅斯外交部的聲明稱,「我們確信,只有這樣的憲法框架才能保障烏克蘭各政治力量和各地區的利益。」
這則聲明實質上表示俄羅斯依然認定亞努科維奇是烏克蘭的領導人,只不過還沒有官員明言這一點——儘管他們已經譴責了臨時政府的新領導人,稱他們是通過武裝法西斯政變上台的激進分子。
鑒於目前缺乏闡明俄羅斯意圖的明確聲明,外界對俄方戰略的看法只能取決於流言、官方新聞媒體的強硬報道和俄羅斯議會的聲明。議員們立誓支持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族人,並提出了一項質疑:蘇聯在1954年劃歸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理應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三名備受矚目的俄羅斯杜馬議員已於周四抵達克里米亞,訪問這座俄羅斯黑海艦隊(Black Sea Fleet)的駐地城市。2011年當選議員的前拳擊冠軍尼古拉·瓦盧耶夫(Nikolai Valuev)Twitter上寫道,「我到塞瓦斯托波爾來是為了支持克里米亞的民眾。朋友們,俄羅斯和你們在一起。」
於周四鄭重啟動的軍事演習給局勢增添了不詳的動蕩因素。駐莫斯科的獨立軍事分析師亞歷山大·戈爾茨(Aleksandr Golts)說,演習從理論上說——他強調了理論上這個詞——可以掩蓋俄羅斯軍隊為預防烏克蘭爆發衝突而採取的更全面的軍事部署。
他說,「依我看,這糟透了,即使他們不打算動用軍隊,舉行演習也依然帶有挑戰其他各方神經的目的。」
對評論人士,尤其是烏克蘭的評論人士來說,局勢持續發展之時,在許多最令人不安的轉折點的背後,能看到克林姆林宮的操控,其中包括:俄羅斯議員的訪問;給克里米亞民眾發放俄羅斯護照的報道,在格魯吉亞的分裂地區南奧塞梯和阿伯卡茨就曾上演過類似的一幕;以及克里米亞議會大樓被神秘佔領一事。他們把類似事件每況愈下的發展視為一種跡象,它表明普京意圖分裂烏克蘭,重新把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
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Peskov)在周四表示,「我們不會幹涉。我們會秉持這一立場。」


京在烏克蘭家門口進行軍事演習○紐約時報(2014.02.27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227/c27russia/zh-hant/
莫斯科——周三,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突然下令在鄰近烏克蘭的地方進行陸軍和空軍演習。目前,俄羅斯因其西部鄰國的惡劣局勢而與歐洲和美國關係趨緊,普京希望藉此展示俄羅斯已經在軍事方面做好了準備。奧巴馬政府表示,俄羅斯軍方對烏克蘭局勢的任何干涉都將代價慘重,而且會成為「嚴重錯誤」。
下午兩點,俄羅斯軍方命令俄羅斯西部的數萬名士兵進入戒備狀態,這些士兵的演習按計劃將持續到33。國防部長謝爾蓋·K·紹伊古(Sergei K. Shoigu)也宣布,將採取措施加強位於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的俄羅斯黑海艦隊 (Russia’s Black Sea Fleet) 總部的安全保障。但他沒有說明具體是什麼措施。
前述命令發佈之時,數千俄羅斯族民眾正聚集在位於克里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的地區議會門外,對烏克蘭首都基輔所發生的政治動蕩表示抗議。此次動蕩讓烏克蘭總統維克托·F·亞努科維奇(Viktor F. Yanukovych)的政府在周末倒台,並把他變成了逃犯。1954,前蘇聯把克里米亞交給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此之前,克里米亞一直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那裡的俄羅斯族民眾已經要求克里姆林宮進行干預,保護該地區和該地區人民不受烏克蘭新領導層的傷害。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當抗議者與支持臨時新政權的克里米亞韃靼族示威者發生衝突時,一些抗議者高喊。
雖然人們廣泛認為前述軍事調遣並非武力干涉的前兆,但它們仍然引來了西方政府尤其是美國政府的新警告,這些警告讓俄羅斯想起了自己對西方發出的關於強國軍事冒險主義的警告。
國務卿約翰·克里 (John Kerry) 在華盛頓對一些記者發表了講話,稱俄羅斯「在考慮對主權國家烏克蘭採取何種行動時,應該注意這些警告,而且我認為,任何有損於烏克蘭領土完整的軍事干預都將是一個巨大——一個嚴重錯誤,這一點不會有任何疑問。」
克里並沒有具體說明美國將以何種方式回應俄羅斯的軍事干預,只是着重強調俄羅斯將要付出何種代價。
目前,他們正在努力為本國的外交爭取更大的合法性,在我看來,干預將使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他說。「那種舉動將把他們的努力撕得粉碎。」
但是,克里明確表示,美國並沒有把烏克蘭視為東西方對抗的戰場。他說:「這不是一部《洛奇4(Rocky IV)。」克里還說,美國正在考慮為烏克蘭提供總值10億美元(約合61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擔保,以幫助烏克蘭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經濟危機。周三,烏克蘭的臨時領導人手忙腳亂地成立了一個新政府,希望它能找到解決方案來應對迫在眉睫的違約。他們將曾擔任公職多年的阿爾謝尼·P·亞采紐克 (Arseniy P. Yatsenyuk) 選為總理,此人曾擔任議長、外交部長、經濟部長及中央銀行代理行長
臨時領導人還宣布解散在烏克蘭普遍不受歡迎的防暴警察部隊別爾庫特 (Berkut),人們認為,該部隊成員應為上周在基輔市中心獨立廣場 (Independence Square) 開槍打死抗議者的事情負責。
「別爾庫特已經不復存在,」代理內政部長阿爾森·阿瓦科夫 (Arsen Avakov) Facebook上的一篇帖子中宣布。
在與俄羅斯總參謀部開會期間,紹伊古將軍宣布了前述臨時決定的演習,稱必須檢驗俄羅斯武裝力量是否有足夠的準備應對「危機情況」,包括涉及生物或化學武器恐怖主義襲擊
一些高級國防官員和政府官員後來表示,演習與烏克蘭發生的事情無關,但他們同時表示,沒有理由推遲演習。俄羅斯的官員越來越警惕地關注着烏克蘭的局勢,演習包含的地緣政治訊息也很明確。
「我覺得這是在耀武揚威,但還不僅僅是這樣,」莫斯科卡內基中心 (Moscow Carnegie Center) 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寧 (Dmitri Trenin) 在軍演消息公布之後說,「這是給烏克蘭的一條訊息,要求它不要用武力強行統治克里米亞。」
特列寧警告稱演習可能會起反作用,如果烏克蘭的領土完整看上去受到了威脅,烏克蘭人可能會團結起來對抗俄羅斯
截至目前,俄羅斯一直拒絕承認烏克蘭議會新獲得的政治權力的合法性,還譴責議會在亞努科維奇乘飛機逃離基輔後採取的行動是具有煽動性的分裂活動,其中包括俄羅斯外交部周三所說的對俄羅斯族東正教信徒的歧視。兩天前,俄羅斯總理德米特里·A·梅德韋傑夫 (Dmitri A. Medvedev) 說,烏克蘭騷亂「實實在在地威脅到了我們的利益以及我國公民的生命安全」。
克里米亞一直是俄羅斯議員特別關注的一個焦點,許多議員認為,不管是從文化還是歷史方面來說,該地區都屬於俄羅斯,而非烏克蘭。黑海艦隊依然將總部設在租來的塞瓦斯托波爾港。2010,烏克蘭議會爆發了一場激烈的大辯論,在此之後,亞努科維奇政府將港口租期延長到了2042
周六逃離基輔後,在烏克蘭全國遭到通緝的亞努科維奇據信一直藏身於克里米亞。周三晚上,兩家俄羅斯新聞機構援引匿名人士的消息報道稱,亞努科維奇已抵達莫斯科。其他一些官員否認了這些報道。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 (Interfax) 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阿納托利·I·安東諾夫 (Anatoly I. Antonov) 表示,參加演習的將有近15萬軍隊,其中包括俄羅斯四大軍區之一的西部軍區 (Western Military District) 所有兵力,此外還有數百輛坦克和數百個炮台,數十架飛機和數十艘船。
按照2011年通過談判達成的一項協議的要求,安東諾夫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使館武官通報了軍演一事。相關協議名為《維也納文件》(Vienna Document)
莫斯科的獨立軍事分析人士亞歷山大·戈爾茨 (Aleksandr Golts) 表示,此次軍演在理論上可以——他強調了「理論上」這個詞——作為幌子,用以掩蓋俄羅斯軍方在烏克蘭爆發衝突時將要進行的更大範圍的動員
「在我看來,這件事情很糟糕,即便他們並不打算動用軍力,此次演習也帶有考驗他人神經的目的,」他說,「這些演習會導致緊張局勢升級——這一點絕無疑問。」

Comment
這篇評論,作者主觀期待比客觀預期多。如作者一方面說「普京的烏克蘭影響力之戰卻打得舉步維艱,當初羅曼諾夫和蘇聯可是輕易就統治了這片土地」,又立即說「縱使如此糟糕的紀錄都沒能勸服大多數烏克蘭人熱情地接受俄羅斯的擁抱」。
然而,普丁「力圖重拾俄羅斯在沙皇時代扮演的那個意識形態角色——成為反對西方革命派自由主義者的保守堡壘。」的觀察,倒是我們該注意的。

烏克蘭證明了普京大國夢的脆弱○紐約時報(2014.02.28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228/c28putin/zh-hant/
地緣政治上一次侵入奧運會,是在2008北京奧運會時,那一次,弗拉基米爾·普京 (Vladimir Putin) 成了危機的贏家,他的軍隊對俄羅斯鄰國格魯吉亞實施了果斷打擊,格魯吉亞政府致命地高估了西方世界代表它出手干預的意願。這場微型戰爭傳遞了一個清晰的訊息:在經歷了長期的緊縮政策後,俄羅斯大熊依然對強權政治極有胃口,而且也有手腕來滿足自己的胃口
今天,奧運會在俄羅斯的土地上舉行,暴力正在撼動歷來屬於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另一個國家。但烏克蘭危機正在釋放出一條迥然不同的信息。迄今為止,基輔發生的事件給人們上了一堂課,表明俄羅斯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表明了普京聲稱要提出和自由民主的西方文明模式相抗衡的另一種文明模式,這有多麼不可信。
普京的目的就是對抗西方模式,這一點似乎再清楚不過了。過去的一個世紀,俄羅斯把自己塑造成和西方反動資本家作戰的革命大國,現在,這名前克格勃 (KGB) 成員力圖重拾俄羅斯在沙皇時代扮演的那個意識形態角色——成為反對西方革命派自由主義者的保守堡壘。
正如《一周》雜誌 (The Week) 的邁克爾·布倫丹·多爾蒂 (Michael Brendan Dougherty) 指出的,這種倒退在後9·11時期一直是清晰可見的。不過,普京最近在國內的行動使這種倒退得以顯現,其中包括對 Pussy Riot 的流氓罪審判,對同性戀權利的鎮壓,以及用冠冕堂皇的言辭對比俄羅斯的「傳統價值」和美國及西歐的相對主義。
關鍵的是,這種言辭不僅是為了滿足國內的受眾,它還被推銷到了發展中國家。歐文·馬修斯 (Owen Matthews) 在英國的《旁觀者》(The Spectator) 雜誌上提出,正如在共產主義時期所做的那樣,「莫斯科正再度組建一個國際意識形態聯盟」,普京在把自己樹立成「為所有厭惡自由主義價值觀的保守主義者」代言的潛在領袖,不論他們自稱來自哪個國家。
然而,普京的宏大戰略和沙皇時期、蘇聯時期其先輩的戰略都存在巨大的差異。
沙皇們試圖建立一個「神聖聯盟」來捍衛一個依然存在的古政權,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到19世紀依然主宰着許多歐洲社會。然而,今日的俄羅斯先受到共產主義的荼毒,後又被寡頭和騙子控制,從任何理性的角度看,它都不是「神聖聯盟」語境下的傳統社會了,它和許多潛在的發展中國家盟友唯一的共同之處就是對民主規範的蔑視。在羅曼諾夫 (Romanov) 時代,王權與教權的想法依然擁有真正的政治合法性。然而,普京無法為自己的政權謀求類似的合法性,對他這套理念趨之若鶩的獨裁者周圍也缺乏類似的神秘光環,不管他們是中亞的鐵腕人物還是巴沙爾·阿薩德 (Bashar al-Assad)
與此同時,蘇聯聲稱自己是歷史的先行者,這種說法不僅在拉美、亞洲和非洲為它贏得了盟友和同路人,而且還在最出類拔萃的自由主義西方世界找到了盟友和同路人。當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和西方第五縱隊類似的力量來推動普京的目標。美國有個別右翼人士讚揚了普京的傳統主義理論,但就是那麼幾個而已。就像美國的社會保守派不時感覺自己遭受重圍那樣,我們距離登記加入宣揚「家庭價值觀」的聖戰,被當成有用的白痴還有十萬八千里,那會是一場暴虐的、明顯帶有機會主義色彩的聖戰。
這不是說普京的地緣政治策略全都愚蠢透頂。與此相反,他對大博弈的操控往往比他的歐洲和美國同行有效得多
不過,俄羅斯的弱點、政府的腐敗,再加上俄政府鼓吹的傳統主義缺乏吸引力,這些原因合力斷送了他宏大的抱負。
我們眼見在烏克蘭發生的一切基本就是這種情況。雖然歐盟鑄下大錯——他們在向基輔示好的時候,似乎沒有意識到俄羅斯可能會提出與之對等的好處——然而,普京的烏克蘭影響力之戰卻打得舉步維艱,當初羅曼諾夫和蘇聯可是輕易就統治了這片土地。
經濟大衰退 (Great Recession) 暴露了歐盟是一個管理極其不當的機構,它的蠢行讓許多成員國的經濟一片混亂,有鑒於此,這場鬥爭顯得格外重要。然而,縱使如此糟糕的紀錄都沒能勸服大多數烏克蘭人熱情地接受俄羅斯的擁抱。想讓歐洲一體化的計劃比普京的威權主義路線更缺乏吸引力,就要拿出比管理不當更多的理由。
普京主義的問題有一個類似的有趣案例,讓我們看看在半個地球以外的委內瑞拉發生了什麼,烏戈·查韋斯 (Hugo Chávez) 在該國進行的「玻利瓦爾革命」(Bolivarian Revolution) 實驗落得和烏克蘭的暴力反抗類似的下場。
和普京的傳統主義一樣,查韋斯提出新社會主義時,把它標榜成了挑戰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的某種意識形態。(查韋斯在美國的拉拉隊員比普京要多)。可是,和普京主義一樣,查韋斯主義在沒有了暴力威脅和打壓的情況下,缺乏基本的合法性。
這兩個例子不是要得出如下的結論,即近代自由主義文明必然擔得起無可爭議的主宰地位。
儘管如此,在冷戰結束25年之後,從基輔到加拉加斯,依然沒有貌似合理的替代選項


1 則留言:

  1. 前政府來不及銷毀, 丟到湖裡的的文件已經被當局及記者撈出調查中,
    亞努科維奇一回基輔就會被扣上手銬入牢,所以他本人逃的很快,打死也不會回基輔, 所以所謂任期的問題好解決.

    問題是歐盟跟美國能多快亮出"錢", 新政府能多快的推動"改革",
    要觸動現有利益者, 必會有阻力, 如果新政府推不動, 歐盟跟美國是不是還能擔保"錢"? 沒有"錢", 就算選N次新總統都沒用.

    從軍事行動看來, 俄羅斯從蘇聯解體後就計畫好了這方案, 今日才會這麼熟練. 不管將來克里米亞是誰當政, 那些基地永遠是俄羅斯的.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