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雞之見】
「台大卻以為該項目只是一般的華語課程而興致索然」??「讓台大校方知道領航項目的重要性」
計劃怎麼可能不說明?誰出資,怎可能不知道。
報導的:「更重要的是有陽明校長郭旭崧的支持和授權」、
「在台大僅隸屬文學院,而非由一級單位主導,因而無法為領航項目學生爭取到有廚房、客廳的美式宿舍環境」、
「不是沒能力配合,就是不願配合」
透露端倪:台大是管校長等人有目的的拒絕才符合事實吧。
這樣看,這是在破壞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防衛不安定弧),亦即過去容忍爭議的管就任校長,實在不應該。
清華,(以不給經費方式)先把司徒文踢走,也是怪怪的。
美國國防部主導的「中文領航項目」,去年將北京據點轉移至台灣,而今遇上肺炎肆虐,南京中心也關閉,更使台大成為該項目唯一正常運作的基地,寫下台美關係的重要紀錄。這個華語人才祕密訓練基地能順利落腳台灣、在台大風光成立,以及即將移往陽明大學的共同關鍵,竟是一個由台大轉任陽明的教授,司徒文是誰?
週五下午,天空飄起霏霏細雨,台大校園顯得有些冷清。但醉月湖畔的教室一隅,22位來自美國的大學生,正滔滔不絕分享近期在台灣實習和生活的點滴。
他們是美國國家中文領航項目(The Language Flagship)台灣中心首屆學生,都有3至4年的中文基礎,去年10月來台,用中文在台大各系修習專業知識,與一般純華語學程差異甚大。
事實上,領航項目在台成立,對台美關係別具時代意義。
該項目始於2004年,資金來自美國國防部,目的是要培養美國大學生用第二外語在各國上為期一年的課程,前半年上課、後半年實習,畢業後可選擇至美國政府部門服務。目前共包含中文、韓文、波斯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俄文、土耳其文等共8種語言,而中文是其中規模最大。
中文項目最早據點在南京,而後因學生人數太多,2013年在天津開了另一個據點,後來並遷移至北京,但北京據點在2019年關閉,轉移陣地至台灣。
中美競爭,促使美國佈局台灣
彼消此長的原因之一,是北京的環境問題。促成領航項目來台的推手之一,陽明大學副校長、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觀察,北京空氣污染嚴重,讓不少美國大學生心生畏懼,2019年時,北京中心早就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
更深層的原因則和中美關係從貿易戰、科技戰,轉往意識形態戰有關。智庫透視中國首席研究員Don
Tse觀察,美國對中政策自2017年出現變化,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均多次發表演說,點出美中意識形態、價值觀的競爭關係,「這是過去美國高層極少講的。」
「中共對所有西方人都能進行統戰,比如跟你交朋友、幫你介紹女朋友。酒色財氣,總有一項可以吸引你,改變你的思想,」Don Tse發現,除了華裔人士,近年來連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都先被洗腦,進而成為中國大外宣的傳聲筒,讓美國政府防不勝防。
今年3月5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召開打擊全球假訊息聽證會,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學者布魯門薩爾(Daniel Blumenthal)拋出「美國應該大幅增強自身的華語能力」的論點,引起朝野兩黨政治人物熱烈迴響。
因此,隨著美國中情局、研究機構屢傳遭中國滲透,美國政府更亟需培養可信任的華語人才。與美國戰略伙伴關係愈來愈密切的台灣,自然成為首選。
領航項目台灣中心就這麼在台大落地生根。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南京中心也在2月5日暫時關閉,所有學生返美,台灣就此成為中文領航項目唯一正常運作的中心。
不過,與此同時,台灣中心卻驚傳9月即將移師陽明大學,而該中心原主任陳立元也在2月初請辭。究竟為什麼這個對台灣意義重大的人才培訓基地,要從台大移往陽明?
原因1:司徒文、郭旭崧深得美方信賴。
首要關鍵,就是原任台大國際學院客座教授,今年8月轉戰陽明的司徒文。
1986年曾來台學10個月中文的他,見證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2009年至2012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期間,幫助台灣成為赴美免簽候選國,美國高層官員也在台美斷交後破冰訪台。卸任後,他並未返美,而是選擇在台灣教書,對台灣有深厚的感情。(看更多:一天內被七國斷交 世界第七富國卡達,如何絕處求生?)
走進司徒文位於台北東區的住家,一個與他同高的真人立牌霎時映入眼簾,是美國在台協會同事送他的禮物。花瓶裡的香水百合,象徵台灣的民主成就,是他最愛的花。
司徒文猶記,2018年6月聽到領航項目有在台灣設點的打算,卻引起華府親中派疑慮。後來,好不容易政策底定,確定落腳台灣,但台大卻以為該項目只是一般的華語課程而興致索然。
這讓台大一群華語教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找上當時仍在台大國際學院的司徒文幫忙。
司徒文二話不說,立即透過人脈安排美國在台協會、外交部與台大高層會面,讓台大校方知道領航項目的重要性。因時間匆促,美國學生來台簽證無法如期辦好,司徒文還帶著華語老師到外交部把簽證辦妥。
台大知情人士表示,司徒文的這些努力,美方都看在眼裡,也讓司徒文轉任陽明副校長後,領航項目隨之轉校,成為自然不過的選擇。
但司徒文卻一再強調,「到哪裡教書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陽明校長郭旭崧的支持和授權。」
擁有美國耶魯大學衛生政策博士學位的郭旭崧,2010至2014年曾任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衛生顧問兼衛生組組長,現在還是中華民國醫衛領域無任所大使,與美國政府衛生部門互動頻繁。
Don Tse分析,郭旭崧、司徒文都有和美國政府打交道的資歷和背景,讓美方更放心把領航項目培訓未來華語人才的重任交給陽明。
原因2:陽明由校長直接主導,比台大僅由文學院主事層級高。
在校長郭旭崧、副校長司徒文聯手主導下,領航項目在陽明的運作將更靈活。知情人士指出,領航項目在台大僅隸屬文學院,而非由一級單位主導,因而無法為領航項目學生爭取到有廚房、客廳的美式宿舍環境。
司徒文解釋,領航項目對軟、硬體設備有嚴苛要求,「很多大學不是沒能力配合,就是不願配合。」
反觀陽明,在校長、副校長支持下,宿舍早在新一屆領航項目學生來台前半年就準備好,硬體設備不僅符合美國學生習慣,也讓他們能和台生同住,帶動語言文化交流。
原因3:陽明即將和交大合併,學生赴竹科實習機會變多。
儘管如此,不少人質疑,儘管陽明近年增設人文社會學院,但醫學院色彩濃厚,多元程度不如台大,恐怕造成領航項目學生發展受限。
這個問題也可望在今年8月,陽明與交大正式合併後解決。司徒文認為,交大和新竹科學園區合作密切,勢必為學生創造更多實習、工作的機會,是陽明出線的另外一個要素。
原因4:無華語教學經驗,迎接領航中心反而可以沒包袱。
還有聲浪質疑,陽明過去並未有籌辦大型華語學程經驗。師大國語中心文化組講師、暢銷書《愛美麗華語》作者張詩璇觀察,台灣其實面臨華語師資荒,「除了師大,其餘每一所學校都在找老師。」
對此,司徒文顯得坦然。他指出,美國總部會自行訓練合乎標準的老師,把這些老師帶到學校,因此陽明缺乏師資表面上看來是「劣勢」,但對美方而言,反而沒有包袱。
在今年9月,預計將有40到50位領航項目學生到陽明報到,比起目前的22位幾乎增加一倍,和疫情爆發前南京中心的44位學生相當,成為美台交流重新起步的一環。
司徒文觀察,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人普遍對中國抱持疑慮,未來一定有更多美國人像他當年一樣,選擇來台學華語。來台參與領航項目的美國人,若能像司徒文一樣,返美後選擇到政府部門工作,必然能推動更多友台政策,讓台美關係持續增溫。
Don Tse更斷言,隨著台灣訓練的華語人才愈來愈多,美國可望在台灣設立「反中國大外宣」華語基地,成為中美意識形態戰裡不可或缺的戰略伙伴。(責任編輯:曹凱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