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4-18

亞投行下的克拉地峽運河

Comment
亞投行加上克拉地峽運河,戰略上除可分化東協之外,也可將本區整合到中國經濟圈。

看看泰國的政局,不是沒有可能。
烏打拋與克拉地峽運河,要怎樣相稱?
區區250億美元,在中國而言,不算成本。


克拉地峽:一個“百年擱置工程”的風險與收益○泰國星暹日報 (2015.04.09)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zlwj/20150409123393.html
儘管遲疑緩慢,備受忌憚,但是對東南亞地緣格局影響深遠的“克拉地峽運河”項目,始終在吹捧與非議的雙重洗禮下,低調而緩慢地向前推進著。這個未及誕生便已名滿天下的工程,究竟利弊幾何?它是否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神奇抑或恐怖?最終的謎底,或許真的只有在運河鑿通的多年以後,才能被後人所真正揭曉……

  難以取捨的利弊
在中文媒體界,“克拉地峽運河”是一個久負盛名的“月經帖”。每隔一段時間,有關這條運河的種種傳言與“爆料”,都會像月經一樣“週期性”地出現在網路和傳媒上,文字觀點似曾相識,消息來源真假難辨。然而,儘管這條運河的民間傳說總比它的實際進展要超前好幾條街,但它真實的推進卻始終是緩慢而遲疑的。

  “克拉地峽運河”的構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拉瑪五世皇時期,當時暹羅因國力所限,因此這一浩大工程僅能止步於“構想”;二戰前後,日本也曾有意開鑿此運河,70年代伊朗石油危機期間日本政府甚至一度表現出了“解囊相助”的決心,可最終依然不見下文。到了2006年,“嗜油如命”的中國首次在南寧峰會上與泰方討論開鑿克拉運河的可行性,八年過去,卻同樣是雷聲滾滾雨點全無。

  直至2014年,以“新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為首的克拉運河籌建小組方才啟動,而實際進展程度,也不過還停留在“可行性討論”的階段,距離破土動工,仍不知馬月猴年。

  一條102公里長的運河,為何如此費盡周折?

  第一,是擔心成本;第二,在這裡挖一條運河,影響的範圍實在太廣。

  首先在成本上,雖然克拉地峽地質條件要優於巴拿馬運河,但是工程耗資依然驚人。按照2006年的中國—東盟峰會估算的報價,要建設一條寬400米、25、長102公里的雙向通行運河,耗資將達到20025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長江三峽大壩總投資的五分之四,如果將運河的後期維護和運營成本也計算在內,耗資更是驚人。縱是財大氣粗如中國、日本者,也不免要躊躇一番。

  第二,以今日的工程水準,克拉運河的理論通行噸位最高可達到20萬噸,而麻六甲海峽因海底地勢複雜,通常只能通行10萬噸以下的船隻。而以10萬噸貨輪計算,克拉運河比麻六甲海峽所節省的400海裡路程,單程可節省近30萬美元的運費。也就是說,一旦克拉運河鑿通,除了40萬噸級的超級貨輪仍需借道印尼的龍目海峽之外,多數航船將拋棄麻六甲海峽——對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的港口運輸業而言,這即便算不上“滅頂之災”,也著實是“當頭一棒”。同為東盟國家,泰國的運河假如斷了新加坡的財路,來日相見恐怕不太好說話。同時,泰國南部各府素來為穆斯林聚居地,分離主義勢力猖獗,因此泰國一直擔心這條將國土“一分為二”的運河,會讓南部問題出現某種“巫讖”式的雪上加霜。再加上開鑿運河多少帶著些“親華反美”的政治色彩,因此克拉運河可謂茲事體大,錯綜複雜。如此“牽一發動全身”的事情,也必定是需要三思而後行的。

  從“克拉運河”的概念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支持與反對的意見始終如影隨形。許多時候,關於克拉運河的爭論早已脫離了工程學與經濟學的討論範疇,成為了意識形態與民族情感交鋒的戰場。

  支援開鑿運河的一方,大量使用“中國命門”、“一劍封喉”這樣的詞彙來渲染麻六甲海峽對中國潛在的戰略威脅,而反對運河的“理中客”們也動輒使用漏洞百出的資料與情緒化的語言,將克拉運河方案貶斥為“大國心態的面子工程”。“五毛”(左翼民族主義)與“公知”(右翼自由主義)在這一議題中上綱上線,難解難分,而克拉運河本身,卻始終在緩慢而低調地向前推進著,從概念走向規劃,從圖紙走向現實。

  既然“耗資巨大”而又有“與鄰為壑”的風險,為何克拉運河的計畫依舊存在?

  因為,對於中國和泰國而言,這條運河依舊有著難以抗拒的價值。

  首先,如前所述,假如中國下決心“一步到位”,按照“可通行20萬噸級貨輪”的級別來修建克拉運河,那麼僅能通航10萬噸位的麻六甲海峽就真的會被克拉運河搶盡風頭。到那時,作為“世界第二大集裝箱貨運港”的新加坡將遭受沉重打擊,東南亞海運中心將北移至泰國

  而克拉運河一旦配備大型船塢、輸油管線以及由中國建造的高速鐵路交通網,則十年之內,春蓬府將崛起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綜合型海陸物流中心。此後,機械製造、石油冶煉、旅遊服務的產業升級,將使泰國南部出現一個可與大曼谷地區相媲美的新經濟中心

  花200億美元挖一條運河,可不是只為了收那點過路錢。

  產業的發展,將總體提振泰國南部的經濟,吸納本地區人口就業。而這一切,顯然是穩定泰南社會的關鍵利好因素,而非什麼“雪上加霜”。而且,由“海上絲綢之路基金”或者“亞洲投資銀行”融資,由中國工程單位元承建,並且主要服務中國與東北亞的這麼一條運河,必然將使中國、日本成為泰國南部和平穩定的堅定支持者。而至於“運河分割國土”的擔憂——在現代運輸技術與軍事科技的面前,一條運河,又能阻隔得了誰呢?對於中國而言,算上興建運河的融資成本和運營投入,克拉運河對中國的利好更是顯而易見的。石油和貨運的成本大大降低自不用說,隨之衍生的產業需求同樣是巨大的商機,而貨運的需求,更將促使泰國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與便捷的軌道交通——這年頭,提到“軌道”兩字,中國高鐵製造業眼睛都要發光了。

3 則留言:

  1. 由中國軍事勢力控制並結合宗教信仰反歐美的戰略大據點(泰南)可能是不小的麻煩,只要泰族人不太笨,是絕對不會答應由中國開發.開發當然可行,但須由其他管道集資,由誰出錢呢,當然是怕完全被取代的新加坡以及美日印等海權國,有收入就能回收,總合來說不算太虧,這是解決中國海上絲路第一站.泰的中立均勢策略並不需要栽在以短視近利作餌的中國殖民式開發上.

    回覆刪除
  2. 泰國的鐵道計畫目前是讓多國參加,支那的獨佔性恐怕有限。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個相關的疑問:

      懷璧其罪。

      泰國的政情發展,特別是現在皇室與中央政府的不穩時期,加上南北,更易受到外國的影響。

      內政,也要觀察國際局勢。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