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3-17

統派的意見之二

蔡英文2016必勝的四個不一定○中時 (2015.03.13)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3000926-260109

九合一地方大選結果揭曉後,民進黨聲勢大漲,目前似乎完全掌握了明年總統大選的先機。首先,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已經定於一尊,國民黨還深陷泥淖之中,幾個檯面上可能的候選人不是有政治承諾在前,就是帶有爭議,無法凝聚全體國民黨支持者的團結,甚或是社會接受度較差,蔡英文可以說是以逸待勞。
其次,政治風向大大有利於民進黨、有利於蔡英文,不管是政治觀察家,還是一般選民,對於明年總統大選的結局幾乎已經有了定論,就是「蔡英文穩贏」。台灣的選民素來有「西瓜偎大邊」、「扶起不扶倒」的政治性格,這樣的政治風向,對於蔡英文絕對是一大利多。

事實上,蔡英文的自滿感、驕傲感已經浮現。日前,蔡英文公開表示,總統大選的策略是「不花大錢作廣告、不走傳統組織動員」,要靠「婉君」、「以有史以來最大組織動員打敗國民黨」,很像賴清德連任市長選戰的風格。但蔡英文這個策略首先是高估自己在網路中的支持度,其次是輕忽國民黨的選舉能量

在之前,蔡英文接受媒體專訪時還表示:「處理人際關係是政治人物重要的元素」,她自己則「滿會處理人際關係,這也是為什麼以前很多人不看好我,但我到現在還可以在這裡。」蔡英文的自我認定,其實和政治圈、媒體圈的看法有很大差距,這完全流露她的自我感覺良好。凡此種種跡象,實非蔡英文之福。

然而,客觀評估蔡英文的選情是否樂觀,還有更重要的主客觀因素需要掌握。首先是陳水扁因素,扁蔡過去心結已深,未來路線更是有別,陳的能量難以估計更難控制。第二,是民調數據,根據各家民調,民進黨的支持度毫無疑問高過國民黨,差距還有拉大的趨勢,但與此同時,蔡英文並沒有在可能人選間居於遙遙領先的地位,某些民調甚至顯示她的聲望還略遜於朱立倫、王金平。有政治觀察家已經指出,「在一面倒預期蔡英文必將當選總統的氣氛下,蔡民調始終沒過半,只在42%49%間擺盪」。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也指出,「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所面臨的三大困境,不管是兩岸因素衝擊雙北、南部熱情激發不足、桃竹苗基層經營不足,如今看來仍有不少改善空間」。歷經國民黨6年多的失政,目前民眾對蔡英文的支持度與熱情,其實遠不及2008年馬英九所獲得的支持度

第三,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比預期中、想像中更漫長、遙遠。人們都清楚蔡英文「最後一哩路」是「兩岸關係」、或者嚴格說來是「台灣、大陸、美國三邊關係」。年初時曾傳出蔡英文預定訪美,但目前為止是雷聲大、雨點小,政壇盛傳是「條件沒談妥」,也就是美國依舊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沒有譜、不放心。

另一方面,大陸對蔡英文已不只是「聽其言、觀其行」,而是高度警惕,也多次表達大陸對民進黨與蔡英文兩岸立場的關注。日前,習近平就再度指出:「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這是大陸預先對總統大選後台灣與兩岸新政局形勢變化「有言在先」,更是對蔡英文等台灣政黨領袖的提醒。

面對大陸方面的表態,民進黨雖然沒有強力駁斥、上綱上線,但是該黨表達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完全沒回答實質問題,也就是民進黨執政後如何維護、鞏固、發展兩岸的「政治互信」。從華盛頓到北京,都對蔡英文抱持疑慮,蔡英文又不願也無力扭轉局面,這條「最後一哩路」確實是十分漫長。

第四,國民黨並沒有坐以待斃。朱立倫接任黨主席後,一步步走自己的路,黨務人事革新、重整改造智庫、建立考紀制度、處理馬王爭議,加上卸除榮譽主席等,慢慢展現了自己的政治風格。近日朱立倫訪星訪港,除了拉高了國際格局,更重要的是明確對九二共識以及國共雙方領導人會面表達了積極正面的立場與態度,可說是一掃北京的觀望與疑慮,大大提高了朱立倫的聲望與形象,加上其岳父高育仁一番「超越九二共識」的談話,更讓人對朱立倫的兩岸立場有更多想像空間。

朱立倫在兩岸政策上可能出現新的突破,對比蔡英文的裹足不前,如果國民黨能進一步在「團結」、「整合」上有具體、積極的進展,國民黨無論是否由朱立倫代表參選,選情未必始終低盪。未來十個月兩黨領袖都要不斷面對各種政治與政策的考驗,蔡英文面前的難關並不比國民黨少,蔡英文的自我感覺良好與自滿,恐怕來的太早了一些。



4 則留言:

  1. 忽然覺得籃軍這些所謂的統派和1857年以前的英國印度公司很像、有自己的軍隊、獲得徵稅的特許、在倫敦城有龐大的資產。甚至在帝國議會上下議院有自己支持的人。最大目的是對土著略奪土地、開發冒易獲取暴利。在利用利益影響母國獲得更多特許授權。臺灣應該還在英屬印度公司殖民時代無誤。更別論之後的印度大暴動、解散印度公司直屬女皇。國大黨的成立、分裂、甘地不合作運動到尼赫魯的革命建國。該走的路還很常。不是一句臺灣就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可以呼攏過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

      新書介紹

      John Darwin著,黃中憲譯,《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
      麥田出版(台北:2015.01)

      刪除
  2. 這篇說的沒錯,小英的策略是不能採取躲閃。

    小英應該更大膽,大聲,非常明確地向國際高分貝說出:

    "過去台灣過分傾中的結果,造成西太平洋區域安全動盪。此後,在我的執政下,所謂兩岸,在太平洋的兩岸與在台海的兩岸,我小英政府絕對等同看待,務必使兩個兩岸都互相尊重,和平共存,絕對堅持讓這些兩岸利益,都能受到最大保障。同時讓區域邦國之間達成一個西太平洋共識,邁向此區域長期和平共榮的發展。"

    把聚焦點從台海拉開,放諸於四海,小英應該這麼做,不要怕怕。
    打啞謎,反而製造讓美中K有聯合的藉口,選票反更流失。
    若明確說出,選票不見得會流失,這也超出藍綠,超越統獨,這才是高招。


    回覆刪除
  3. 妖棋士:

    重點應該是整個國際 及 台灣內部
    台灣的鄰國 , 特別是東南亞區塊 及印度 !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