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11-13

環球時報呼籲援菲:真心或宣傳?

Comment
The editorial of Global Times, a Chinese hawkish newspaper agency, called upon China to relieve the devastation inflicted by Typhoon Hai-yan on the Philippines lately. 

Maybe the Global Times is kindly shifting its orientation from radical nationalism to universal civilization.  Another possibility might be just an exercise of international propaganda. 
In fact, it is one of the recent expressions of China’s unusual good-will.  The Global Times scorned the necessity to argue over trivialities with Japan in terms of the Senkakus dispute, and Beijing also prohibited PLA’s propaganda film “Silent Contest” on YouTube.  But does it indicate that Xi’s regime is turning the direction towards taking more responsibility as a global power?
If operated in haste, such a sharp turn can be dangerous to any nation.

However,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editorial seems to make sure that there won’t be a dangerous transformation—PLA is till what it was.  The conclusion reads: We just cannot allow this fleeting dispute to handicap the long term ambition and qualiti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written at 2220 
一向喊打喊殺的解放軍外圍報紙《環球時報》在社論中呼籲救助菲律賓風災損失。這或許是文明的表現,或許是國際宣傳上必須如此。
也有一種可能:環球長期喊打喊殺後,試著教育讀者另一種可能。見證近日不應與日本起舞(其實意在對尖閣降溫)、北京封殺解放軍影片《無聲較量》等。但國家轉向是非常危險的,要小心翼翼。
社論的最後一句「也不能讓這個瞬間把中華民族的雄心和各種品格拴住」,或許漏了口風。

社評:中國應積極救援菲律賓災民環球時報(2013.11.12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3-11/4553378.html
超級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中部,當局初步統計至少有1萬人遇難。有報導分析,這有可能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級別最高的颱風
  世界在迅速形成針對菲律賓災民的救援潮。菲律賓外交部11日宣佈,至少已有22個國家承諾向菲律賓災民提供援助。據報導,美國、俄羅斯已決定向菲律賓派出軍隊、軍機或臨時醫院參與救援。
  我們認為,在對菲律賓的國際救援陣列中,中國不應缺席。儘管中國沿海也有遭到“海燕”襲擊的地區,受了損失,中國首先需要搞好自救,也儘管因南海衝突菲律賓同我關係緊張,但我們積極參與對菲中部災民的救助還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必須的。
  在一個鄰近國家遭遇罕見天災的時候,中國伸出援手,這是我們作為大國應該有的道義。這同哪個鄰國是友好國家,還是不太友好的國家無關。以正常規模援助菲律賓,這是中國不因這場風災在國際社會丟分的底線。中國是開放型國家,與世界是緊密互動的關係。中國的國際形象、尤其是我們在重大問題上行為方式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對我們自身的利益至關重要。
  如果中國這次採取冷淡的援菲態度,我們自己的損失很可能會大於菲律賓因這項受援不足而受到的損失。
  我們相信,中國主流社會對政府及相關機構援助菲律賓災民是支持的,大家不僅理解這當中的利害關係,而且援助那些災民也是大多數瞭解災情的中國人的天然反應。我們應當行隨心指,果斷做我們應當做的事情。
  如今每當有國家對外援助的消息傳出,互聯網上都會有人激烈反對。國家有關部門應對此表現出足夠的承受力和擔當精神。這些聲音不代表中國社會的主流態度,有關部門在必要時應當對這種聲音進行正面回應,引導社會對援外形成更理性的思考,而不能任由一些非理性的聲音主導輿論場。
  援助菲律賓災民是正大光明的人道主義援助,它同歷史上出於地緣政治考慮的某些過度外援完全不同。尤其是,菲律賓有很多華人華僑,他們是中國大陸遭災時發起海外援助的積極力量。在他們和他們所處的社會遭遇重大災難時,我們提供援助的正當性不容置疑。
  不僅政府,中國民間慈善機構如果針對這次對菲救援有所作為,應當受到輿論的鼓勵。中菲因南海產生的恩恩怨怨,不應阻斷兩國民間共同抵抗天災的合作。
  我們呼籲向菲律賓災民提供援助,不影響我們對國家南海一貫政策的支持。援助災民應與國家堅持既有的領土主張互不相擾,中國社會的胸懷應能同時容下這些不同的事。
  菲律賓政府在馬尼拉香港遊客被劫持事件中態度不佳,至今難以了斷。但風災出現後,香港特區政府向菲律賓災民表達了人道主義的慰問。中國內地亦應超越中菲間的各種問題,就救援談救援。
  中菲歷史上有過漫長的交往史,當前因島嶼糾紛的關係緊張只是歷史的一個瞬間。我們既要認真對付這個問題,也不能讓這個瞬間把中華民族的雄心和各種品格拴住


2 則留言:


  1. 官方援助有時或許會有小心眼的考量,但短短一篇呼籲救災的文章,竟然能出現這麼多算計的關鍵詞,只能說壞得有點傻勁....
    【我們作為大國】
    【在國際社會丟分】
    【中國的國際形象】
    【對我們自身的利益至關重要】
    【我們自己的損失很可能會大於】
    【這當中的利害關係】
    【有很多華人華僑,他們是中國大陸遭災時發起海外援助的積極力量】
    【不影響我們對國家南海一貫政策】
    【中華民族的雄心和各種品格】

    回覆刪除
    回覆
    1. 觀察入微,拍拍手~!!

      證明,中國民族還是關切自己,egoism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