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10-20

流浪的宿命 林修正 20191017


流浪的宿命    林修正 20191017
最近和一群朋友吃飯,聊起總統大選要支持誰的話題。一位在眷村長大的外省朋友說:「我父母和幾個朋友都支持韓國瑜。學歷高一點的則支持郭台銘出來。我爸媽強調有一個那麼大的國家可以依靠,為什麼要獨立?同齡的朋友除了和我爸媽持相同的理由外,事業在中國也是重要因素。」

我問他,「那你呢?」他苦笑著說:「台灣人自詡為亞細亞的孤兒,我們眷村外省人則是世界的孤兒。除了國民黨,我們內心沒有可以踏實依賴的地方,但國民黨卻背叛了我們。」


吃飯後,我搭他的車子回家。在車上,他靜靜的說:「我知道你是綠的,我也想綠,想落地生根,但我始終跨不過那個門檻。」我看著他,「為什麼要綠?又為什麼跨不過去?」

他說:「以前小時候,每次我爸爸媽媽一邊看新聞報導,一邊大罵民進黨台獨、小日本的奴才。我都認為很有道理。兩岸開放之後,他們跟我祖父,也回去老家幾趟。回台灣後,他們沒有比較兩岸差別,還是如以往那樣罵民進黨,但用語就逐漸越來越像大陸。特別是我哥哥去大陸做生意,最風光那幾年,他們更是天天罵、餐餐罵,甚至講老毛子、土八路還是有兩下子的。但我哥哥在中國生意被巧取豪奪失敗後,他不再大聲誇獎共產黨,卻還是強調祖國偉大。他牌桌上的朋友都這樣。」

朋友又說:「後來他們批評越來越過份,我就跟他講。台灣有很多不好,政府不好,民進黨很爛,但至少你吃的、穿的、用的,哪一個不是台灣這個社會給的?要罵也不要罵的那麼過份!他反過來罵我,他說『我吃的、穿的都是我當兵辛苦得的,哪一點讓台灣養?你這兔崽子,你忘本還敢跟老子這樣講?』我跟他說:你活了一把年紀,有六七十年都在台灣。你人生有多少和大陸有關?你可以不喜歡台灣,但也不要罵的那麼難聽?」

朋友再說:「他大聲跟我嚷著,『要不是老子打倒日本鬼子,台灣人現在還被日本殖民、奴役著。他們不懂的感激老子,還敢選總統?削減我們的年金?太過份了!』我聽了實在受不了。就跟他吵起來。你哪一天抗日?哪一天打倒日本鬼子?抗日勝利時,你還不到十歲,你作夢!人家台灣若還是日本人管,經濟發展比現在好太多了。你要不是跟著祖父跑來台灣,你會那麼好過?你也回過大陸,你故鄉那些年紀跟你相仿而當過解放軍退伍的,哪一個比你好過?你說說啊」

「我越說越氣,就越大聲。台灣爛、台灣差,但台灣的一切發展你都參與。你沒建設,但至少你當兵保衛過。你們多說大陸很好,很棒,但李叔叔的小孩在大陸做生意,不也是和哥一樣,被坑了。張叔叔的小孩還要拿錢去把人贖回來。他們好在哪裡?大陸好,一大堆去大陸的叔叔伯伯嬸嬸哥哥姐姐,哪一個生病不是搶著搭飛機回台灣看醫生?除了住市中心區外都比台灣落伍很多,大陸哪一點比台灣好?我這邊可以大罵蔡英文、民進黨,你去大陸敢罵習近平、共產黨嗎?

他看講不贏我,就要動手打我。我媽在旁,趕快勸架,「小聲一點,不然被鄰居聽到你罵習主席,全家會遭殃!」

我靜靜的聽著,然後問他:「在台灣住那麼久,怎麼會有那麼強的中國情結呢?」我對外省人那麼強烈傾向中國,本來就很困惑。藉這個機會,我深入問他。他說:「你錯了,眷村的人都是生活在「中國」裡。

我訝異的張大眼睛看他,朋友笑著說:「眷村本身就是中國。我父親在軍中服役,他是被教育為中國軍人。他回家,整個眷村也都是中國。我們之間可以有中國某一個省的鄉愁,可以講家鄉話,但不可以有台灣意識。連講台灣話都是內心中,說不出來的禁忌。」朋友進一步闡述。「牌桌上的牌友,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軍人、軍眷,這不是中國嗎?小孩穿門穿戶的到各家去吃飯,你們台灣人認為好玩,小孩子很幸福。但你難道不怕小孩子亂講話,把自己家中聽到的話,在別的伯伯叔叔家講出來?若不小心,這會抓去槍斃的。」我驚訝的看著他,一句話也講不出來。原來眷村還有這個我們想不到的相互監視的功能。

朋友笑著說:「所以眷村就是中國,一個國民黨設計出來的中國,但他們卻是牢籠。在我們那裡,對未來住處最安全的說法,不是反攻大陸回故鄉,不是住在台灣,而是移民外國「回故鄉」是匪諜,落根台灣是台獨,這些都會危害國民黨政權,只有跑到外國才不是要推翻政府。」說完,他乾澀、無奈與落寞的笑著。

「所以我爸爸媽媽拼死也要把哥哥姐姐送出國,跑到那唯一安全的家。然而即使他們出去了,過著遠比台灣還苦悶的生活,他們還是覺得比在台灣幸福。不過,你不要以為他們就認同那個國家。他們是不會認同的。在他們從小的世界中,只有蔣總統、蔣總統經國先生、國民黨才是他們的家。其他的,都是暫居地。他們或許會老死在那個新國度,但他的內心依舊是遊蕩的。」

「韓國瑜的出現,不是外省人要支持外省人,是眷村的中國人要支持眷村的中國人。」朋友很專注說,「那種眷村的中國人,與你們台灣人眼中的外省人是不一樣。他們不是外省人,是一個獨特環境中培養出來的新品種。他們透過戒嚴和以往聯繫在一起,屬於蔣總統、蔣經國的紅衛兵。韓國瑜的這場選舉,乃是要帶領他們重返往日時光;這不是要奪取政權,這是要找回失落。韓國瑜在高雄市長選舉造勢場合唱「夜襲」,你們這些不是眷村的人聽不懂,解讀也是錯誤的。韓國瑜那是在喚起戒嚴時期的眷村意識。」

我說:「他們難道不知道韓國瑜會把台灣賣給中國嗎?」朋友說:「他們知道,但這樣的方式讓他們透過眷村記憶,有種回國的感受。這是感受,不是理性思考,你不要以為韓國瑜講話粗俗,他很多話與動作,本身就是在喚起眷村記憶與動員。現在打韓國瑜的很多語言,就是非眷村意義的概念,很難撼動眷村人的人心。就像李登輝說:『吃水果,拜樹頭』,你們台灣人很感動,但我們外省人沒有感覺。習近平選韓國瑜而不是郭台銘,也是對的。因為共產黨能瞭解,並且掌握韓國瑜的調調,他們是同一套文化長大的人。但共產黨不能掌握郭台銘;而且韓國瑜沒有見過大場面,要的是蠅頭小利。

我疑惑的又追問:「既然眷村的人知道韓國瑜會把他們賣掉,為何還支持韓國瑜?」朋友說:「既然他們不認為台灣是他們的,賣掉台灣又有什麼可惜?」朋友看我一臉茫然的樣子,就進一步解釋:「台灣只有屬於中國,才對他們有意義,不然,怎樣處置對他們都無所謂。而且,在他們眼中,人生已到末日,需要的,僅在證明他們的存在。他們的存在不在資產,而在記憶。因此眷村改建對很多人來說是利益增值。但對另一群人來說是生命價值消失。」

我問:「若韓國瑜把台灣賣掉,他們就要繼續流浪。」朋友說:「他們一直在流浪,從來沒有停止流浪。」朋友停一停話,繼續說:「蔣總統、蔣經國和國民黨很怕我們將心定在台灣。讓他們有著流浪的心,就可以讓他們願意繼續為蔣總統的「反攻大陸」奉獻生命。即便後來兩蔣想要在台灣落地生根,但他們從來不講,也不提倡。既然上位的人不說,下面的人也就繼續執行「流浪」的政策。經年累月下來,要他們改也改不來了。」

當車子快到家門時,朋友語重心長的講了一段話。「我們這群人沒有人認同台灣,是永遠的外省人。但即使認同中國,大陸人也不把我們當中國人看;在中國、美國都一樣。在大陸人眼中,我們永遠是外國人。最後我們什麼也不認同,就只認同:流浪」我臨下車時,跟他講:「你可以像天然獨那樣認同台灣啊?」他跟我瞇一下眼:「他們是摩西荒野四十年培養出來的新猶太人,我們終究要在荒野中老去。」
作者簡介:林修正,大學副教授,精專歷史,專攻制度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史。

15 則留言:


  1. 腦部從小就受嚴重內傷的一群!

    搬了!

    回覆刪除
  2. 牆裡、牆外分隔狀態依舊,只是主家被竄,祖厝成了最後安慰;只要藍二代回航,流浪即可結束。

    只是一切氛圍已經轉變。最終無論牆裡、牆外,都將受到時間與國內外現實的淘洗,再現新機。

    回覆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台灣六、七0年代經濟起飛不是偶然,其中包含多少大陸來台菁英的貢獻。無奈有人見縫插針,硬是要去分化以作為政治著力養分。没人喜歡去讓中共統治,但放棄自己血緣及大好江山、文化,子嫌母醜,懷念被外族殖民的想法,也是讓人嘆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分化”無法“硬是”,當然有他複雜,同時也無可如何的背景。一個健康的觀點,就是必須勇於面對現實,
      勇於檢視各種狀態,並理出解方,如此才談得上轉型正義。

      牆內友人提及李登輝說自己戰前是日本人,深為不齒;其實就戰前台灣人的立場,這是普遍自覺。當然這來
      自教育。就如同戰後出生,自覺是中國人;這也是來自教育。糾纏這些其實意義不大。

      “子不嫌母醜”!?文革後的中國的確很醜陋;血緣、大好江山、文化云云,都是阻礙文化成長的絆腳石。
      如果將現今世界分成三大塊,中國恐怕比較接近中東;雖然靠的不是石油。

      刪除
  5. 「大陸來台菁英的貢獻」
    很多人不承認,但這個是有的,
    他們是跟著佔領當局,處於管理層,接受美援帶來的新的管理技法,包括專案管理與政府會計等。
    這就是所謂的「高級外省人」,會講英文,穿西裝、打蝴蝶、後來很多移民美國的那一群。

    相對的,他們缺乏現場技術,主要是理工現場。
    於是,需要台灣人,從日本帝國學來的基層實力。

    這樣子的「合作」(不管心裡頭是否願意,或是否感知到),加上美國設計的「雁飛行」,以及開放市場與以美援為主的金流
    造成台灣的戰後復興。

    這個故事,不能夠僅以自己的角度來觀察與訴說。
    必須整體觀之。
    對我們而言,就是要在訴說自己的故事之外,也傾聽別人的故事。

    戰爭的後果,沒有人願意。
    戰爭的復興與重建,是很辛苦而且漫長的。

    揮灑情緒很簡單,但謹慎的觀察與做出建設性反應,很困難。
    大家都是在同一個社會中生存,必然也共同利益。
    這和隨便可以移民而去的一群,很不一樣(當然,他們也接受流浪之心頭苦)。


    至於「懷念被外族殖民的想法」,那是「比較性的觀點」,來自於統治族群的嚴酷。
    對六三法、三一法是這樣,對長期戒嚴,也是一樣的:就是軍事統治的初階段之「必然」。
    所以,也不能對「懷念被外族殖民的想法」的心情,過於嚴苛。
    「外族」也是一種民族主義的標籤與煽動。

    大概是這樣!

    回覆刪除
  6. 好謹慎的觀察,還好我是那時代長大活過來的人。
    當初若非韓戰爆發美國轉變,國民黨已是被美國背棄的政權,
    百廢待舉,日據時代連小學都有血統等級區分,好一個日本帝國學來的基層實力
    台灣初時理工現場,起步的電力系統、紡織工業是如何起來的?
    何止工業,台灣農業、經濟、商業,教育⋯⋯都是辛苦按步起來
    台灣不會是菲律賓印尼緬甸寮國,這背後都是有要感恩的地方
    我接受義務教育,碰過不少有學問有愛心窮困的外省老師
    生活中也有很多穿西裝、打蝴蝶隨便可以送小孩出國念書的「高級阿舍仔」家庭
    當時中共鬥爭正烈,對台虎視眈眈後來更有反人性的文化大革命,
    各個時空背景大有不同,有没有想過當初若未有管制,今日台灣會是什麼光景?
    老拿這梗作文章,先生會不會去嘲弄流汗苦力怎不懂喝杯冰啤酒??
    就這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電力系統、紡織工業、農業、經濟、商業,教育⋯⋯????

      都是起自日本時代!!!!

      光按人口比例都可以知道窮困的本省老師多太多了。

      當年台客家庭不懂得什麼“送小孩出國念書”這套逃難文化。

      刪除
    2. 這個議題,的確是要多加討論,看看自己的視野是否夠全面。
      台灣,要銜接戰前與戰後一起看,才可以。切割了,就不夠公道了。

      「好謹慎的觀察,還好」+「百廢待舉,....好一個」+「感恩」等等,這些都是不必要的贅語,效果是發洩情緒與挑起情緒。
      能省則省。

      戰前的現代化
      戰後的美援(包括管理技術)
      才是關鍵

      高級外省人提供了中介的功能,也因為漢字而提供了一種「非殖民」的社會氛圍。
      至於一般外省人,則多數進入公務機關(軍公教),成為統治的外圍,雖然過了很久才廢除高普考的省籍比例,但這個影響至今還在,雖然在逐漸消退中。

      K大大假使去看林炳炎前輩的努力,主要是「保衛大台灣的美援」,就可體會:其實都是美國在稱起台灣的戰後復興與政治重建。
      包括日本與國民黨,只是功能性中介。

      還是那句話:已經移民的高級外省人,很難真正關心台灣。
      但是,留下來的所有人,卻要守護台灣的生活方式。
      因為這才是實在的利益。

      因此,要學習講「謹慎的話」。
      這是索羅門王的智慧。

      刪除
  7.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8. 最好是有弄明白”人口比例”這四個字
    台客家庭不懂得什麼“送小孩出國念書”這套逃難文化。這樣講蔡英文要要生氣了。

    回覆刪除
  9. 蔡英文出國已經算是後期。

    最好是有弄明白”人口比例”這四個字 - 老兄說說看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查查當時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就清楚了吧!

      刪除
    2. 高等教育人口有關嗎?逃難只和中國人有關。目前來自台灣,在美國的外省族群,遠多過本省族群。

      很多不言自明的事,我不認為你不知道,卻偏要來胡扯。所有這些的本質與檢視態度,雲程大的回文已經說得很好。

      你就請便吧。

      刪除
  10. 文章中那群人只不過是身為難民又不肯接受自己是難民的事實罷了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