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1-03

你們,和未來在嘔氣?〈專訪柯文哲:因為網路技術的出現,讓整個政治的新面貌會出現〉○TechOragne (2014.04.22)

Comment
這篇專訪在9個月前推出,現在柯文哲已經是台北市長,接受著「不習慣他的人」的無端挑戰。

說無端,並非我毫無條件支持柯文哲,而是,我們要先試著理解他,或者先試圖理解真實社會之後,再來決定要不要挑戰他。
這篇文章有許多非常合理卻為我們所否認或疏忽的概念。
仔細咀嚼!

需要改變的,至少在目前這階段,可能是自以為是的我們。
我的老師(God bless him)是台灣未來學的先驅,我因觀察老師的行為而調整自己過去的閉鎖慣性。現在我看到技術累積已藏不住,即將改變社會。

專訪柯文哲:因為網路技術的出現,讓整個政治的新面貌會出現○TechOragne (2014.04.22) 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4/04/22/interview-ke-p/
蔡源煌確信:「文化是經濟決定論的。」台灣從現實上認識到,經濟是政治決定論的。柯文哲更進一步說:「技術走在法律和倫理之前,甚至政治之前。」
民粹的能量來源,來自代議制度代表的民意和真實民意的巨大落差。網路並沒有創造出這些能量,網路只是釋放並連結了這些能量
我們沒聊江宜樺與漢娜鄂蘭,我們開始討論直接民主,在執行上的種種可能。
柯文哲的可能。
(以下為專訪全文)
整理:林紜甄、謝季安

TechOrange 發行人戴季全:我們可以直接切入談直接民主。去年我們還在說,大家在 Facebook 上面按讚或是分享,就誤以為自己已經參與了政治,但其實今年或是農曆年前後,我們反而看到大家從 Facebook 變成參與政治的起點,學運就是,變成是誘發或觸發政治參與的直接一個觸媒。柯 P 現在怎麼看待這個這股趨勢跟直接民主被實現的可能性?
柯文哲:過去三百年,代議政治、政黨政治都是民主政治的主要潮流。但是已經發生變化,看學運,有五十萬人上街頭,我相信光看這個事件就很奇怪,我們沒有看到指揮總部,但卻井然有序,我相信對傳統的國安單位來講,他也會覺得蠻驚訝的。
科技常常走在倫理與法律前面,當現代媒體、現代網路出現的時候,代議政治便會受到影響。現在透過 FacebookPTT,就可以直接訴求民主,所以從鄉民到公民社會到素人政治,也才有柯文哲的出現。什麼叫素人政治?就是不要照傳統政黨的那種思維,我才能出來競選,洪仲丘案件、黑衫軍事件、柯文哲參選,都是一個新技術的出現,網路新技術的出現而形成的。
今天就是因為網路技術出現,所以三百年來一直作為主流的政黨政治、代議政治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你問我政黨政治或代議政治會不會馬上被淘汰,我覺得不一定,但是,林義雄要絕食抗議,這凸顯出,如果反核四是超過 70% 以上的民意說要反核四,為什麼一個只有 9% 的組織政府有辦法繼續維持?這表示說,代議政治沒辦法有效的反應民意。而這有兩種隱含:
第一,如果代議政治不能很有效的修正自己精確反應民意的話,這個代議政治會衰退的很快;第二是直接民意,呈現有效反應直接民意的技術會慢慢的出現。我覺得現在處在一個交替時期,舊的產業不見得一下就推出新產品,但新興產業要進入市場又也有他們的障礙。在新舊交替之際,舊的產業不見得馬上完蛋,因為,代議政治給予它一個可以修正的機會,新的這種直接民意也慢慢進來,但是當然還是有進入門檻,所以我覺得未來十年二十年,你會看到整個因為網路技術的出現,讓整個政治的新面貌會出現,我們處在一個階段瞭望遠方,將有一個新的世界在我們面前要出現

戴: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未來已經出現了。從這個角度,我們不可避免要直接談論到你的對手連勝文,他最近為了初選(編按:專訪為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初選前做的,安排初選後刊登),做了一波行銷操作。從習慣網路操作的人來看,他的操作是非常不及格的,花的錢太多但又太沒效了。它的整個行銷預算的投注,反而增加更多網路選民在網路上對他的反感,你的團隊在這個區塊上,有沒有已經熟悉或是清楚的操作方式?
柯:我想先談一個歷史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夕,法國把坦克車當作行動碉堡在用,德國希特勒則是把它當作裝甲師在使用,掃蕩整個西歐,發揮完全不同的效果。完全相同的武器,給不同的人使用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新的技術用舊的思維來使用,那當然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樣子,你現在問我這個問題,我每次都用一個故事來回答:我第一次去見蘇貞昌的時候,我跟他講說:如果要用我過去失敗的經驗來想怎麼做,那一定不會成功,他就問我說,那你要怎麼打一個選舉的選戰,我說我還沒想出來,但是正在想,然後他就跟我說你是來亂的是不是,我當時跟他講說,想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想一定會失敗
所以是這樣啦,對我來講面對一個新的技術我比較勇於創新。《Kano》那部電影如果真的要精確的詮釋,就是「不怕輸,才會贏」。
我的感想是說,了不起就輸掉了,所以我們不要怕嘗試新的東西,所以不怕輸,才會贏,所以面對一個新的世界我們要嘗試新的方法。
我最近在讀《大國崛起》,我後來才知道,大國崛起的過程是制度上的創新15 世紀為什麼西班牙、葡萄牙會崛起?因為他們敢於航向大西洋探索;17 世紀荷蘭崛起,因為它建立銀行跟證券交易所,成為當時最有名的金融中心;18 世紀則是英國,因為它頒布了大憲章。我後來慢慢才懂,原來大國崛起真正的秘訣,不是在國家的大小,而是在勇敢提出創新的方法
我認為,創新的秘訣是:態度比知識重要什麼意思?以新知識本身來說,因為你願意追求新知識,這個態度會讓我們不斷的產生新知識,而不是你握在手上的的新知識。所以如何用網路來打選戰,我們用比較開放的態度去嘗試,現在看來顯然對手是在用舊的思維來使用新技術,所以效果就沒那麼好。但是,也不用因此低估敵人,因為敵人也會進步

戴:那如果回到台灣現況制度,我們要談創新,第一個會碰到的關卡就是立法院,你的看法如何?
柯: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問的一個問題:建立一個可以創新的平台,到底是不是政府最重要的事情?事實上最近很多人問我說,欸柯文哲,如果你真的對台北有個願景,一定要講政見!要做這個、做那個。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對我來講,與其改造台北市政府本身,不如像改變企業文化一樣改變這個政府的角色,制度上讓台北市政府變成一個 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讓人民可以在上面去努力,這更重要。
慢慢你會發現政府要做的是 Infrastructure 的改變。
所以我現在才懂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你要提出什麼政見,還不如創造一個大家可以發表意見的平台,所以我開始不斷的在跟企業界討論,但有時候我也怕曲高和寡,他們每個人在問說,你到底要提什麼政見?我開始思考台北市政府那個架構要不要改變,那都更的流程要不要改變?比如說,有人在跟我講都更(都市更新),講了一大堆,講到最後我發現,台北市的都更案最有幫助的是哪一條?是從案子申請到做決定不准超過六個月,這條最好,有些環評從進去到做完要七年、七年,還做什麼環評?連環境都改變了。這個有時限的環評要受到公評和檢視。我後來發現,這種跟基礎建設有關的制度,遠比政見還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相信信仰眾人的智慧超越個人的智慧,我倒覺得 Infrastructure 是一個 New idea
國家也要懂那個都更的道理,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小東西你讓它自己去解決,隨便舉例,有人講忠孝東路招牌,要有一個整體規劃,可是這種事難道要政府去推嗎?你跟他講:你這個要規劃,我一筆錢給你,你們自己去設計去作,政府不要什麼都想管。但是大的更大,大到你要牽涉到道路重劃,這種政府沒有出面要怎麼做。
最近我現在一直在想什麼是小確幸的概念。我去走大甲媽看社區營造,我到嘉義時遇到,有一個人把他們家的村莊的貓的壁畫掛在社區的牆壁上,竟然變成一個觀光據點,因為人潮多了,那個地方就有咖啡店、麵店店,還捐一筆錢給地方廟蓋了一個觀光廁所。社區營造,我們政府何必去,你就讓它去做,你只是鼓勵它去做就好了,這就是:大的更大、小的更小。政府是提供一個建立的平台讓大家去做事的,這是我在思考當中想出來的道理。

戴:也就是說柯 P 你的想法是說讓台北市的市民自己去發展
柯:對,像是社區營造,我是說小的社區裡面每個社區要規劃什麼東西,讓他們自己去做。

戴:這是 autonomy 的概念,那就是台北市內、要讓台北市的區,地方自治囉?
柯:因為我去看過華光社區跟紹興社區,我真的是覺得這兩個抗爭是不對的,為什麼,因為他是外面大學生進來抗議,可是北投的那個不是,北投那邊是在地人民自己起來抗議(編按:應指北投焚化爐抗爭事件。4/25 編修:亦有可能指北投空中纜車抗議。感謝 Yumin Kung 的補充。)。這世界上有誰會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社區營造的概念,就是要相信那個地區的人民,他們會想辦法發揮所長
Production by mass 這是個新觀念,以前講 Mass production ,現在講 Production by mass,就是所有的人民每個人都每天進步一點,持續的進步。從小量變到智慧,這個量是從微量開始變的,一個巨大的微量可以緩慢但有力的形成一個質變,就是大量的創新組合,成為巨量的微創新。

戴:過去的這幾年,很多人會找我談「趨勢是什麼」,「網路的方向是什麼」,我常說,整個網路根本上是一個微積分的概念,它把所有東西微到最小單位之後再加總起來。
柯:我在台大醫院當主任的時候,也是有一樣的經驗。我成立一個網站,叫做急重創聯網,就是加護病房的訂床系統。這個網站的建制就是 Module(模組) 的概念。因為 Module 可以排列組合,當 Module 很小的時候,你要重作、刪除、新增或是更新升級都很容易,創新它的成本很低,這就是微積分的概念,我說的巨量的微創新,就是這種模組的概念。我以前寫葉克膜的紀錄管理手冊,每次要新增修訂其中一個章節,原本的那個版本的就沒用了,後來我就在網站上用檔案總管的概念來作這件事情,每次要新增修訂,我就在這個網站上修改就好,再也不用管會不會有問題。
Module 這種網路上的微創新,巨量的微創新、巨量的微改變中合成變成質變來看,Production by mass 是新的口號新的概念,轉到政治上就是 Change by mass

戴: 但這個事情碰到立法院,我們沒有法理可以支持這樣的政治過程。
柯:最近有一個人問我這個問題,你要怎麼改變,我就講一個例子給他聽。我說我們現在公務員都有一個考績制度,但我們有沒有規定考績要怎麼打,所以打出來都是打假的。我在台大不同單位都有訂考績辦法,每一項都有紀錄,每一項幾分幾分,比方說我分三項,二十五分、二十五分、二十五分,另外二十五分叫自由配度。我要講的是說,當我們每次在抱怨法律僵硬的時候,卻沒有在法律的範圍內充分發揮,這在於因為大家不願意創新。
最近我去台灣大學的育成中心參觀,我就覺得不錯,我問現場的廠商怎麼成功,你知道他回答什麼嗎?他們回說:「因為我沒有申請經濟部的補助。」這真的笑掉我的大牙,他說「因為申請經濟部補助就要 KPI,就要寫申請表,為了寫申請表,就要作很多符合這些 KPI 標準的事項,作一個案子平均要花掉兩個人力。然後,那個 KPI 又很麻煩,常常跟我們的創新無關。」這就像很多人申請國科會計畫,申請的時候非常困難,可是交報告亂交都沒什麼。這代表什麼?我們的社會很忽略 Post Evaluation(考核),作為一個醫生從政最大的特質是什麼?我們醫生是 Outcome 決定一切,你理論講得很漂亮,病人死掉還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對醫生來講,有沒有治療成功是最重要的,過程一點都不重要。用這個經驗看政府體系,長期以來政府體系對結果評估、事後評估,都做得太差太忽略太敷衍了事。

戴:但這在落實上,是否挑戰又更大了?
柯:這個落實很簡單,你當老闆的話就把每個部門定一個 KPI,你要怎麼做我不管,甚至說 KPI 有分指定曲大家共同的 KPI,和自選曲你自己決定的 KPI 也都可以。賞罰分明,賞罰要有,而且要真正的去執行,這樣就會落實。

戴:可是這個狀況正好就是台灣現況最真實的樣子,現在的施政者不用擔心被事後評估,我們的罷免門檻非常高。
柯:這也是台灣政治失調的一環,台灣的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公投都失靈,事實上我們只有選舉,但選舉本身又有一個問題:買票、含血、含淚投票都有效。這凸顯出台灣是一個不完整的民主,在這個不完整的民主政府裡,做的壞也不要緊。當馬英九民調掉到 9% 也不要緊,因為他不用面對事後考核

戴:但有個問題:民調能代表民意嗎?這個 9% 怎麼讓他有法理性上的意義?
柯:我常說為什麼新技術的出現是很多東西的來源,以前很難做民調所以才需要代議政治,但是網路的出現會有助於直接民意,而且進入門檻也越低。我們現在處在這個世界代議政治正在衰退當中,直接民意正在興起,一個交接的時代。但是新進入的直接民意應該還需要時間進入,而代議政治則在慢慢的掙扎,我們處在一個有趣的時代,可以用這個心態來看這個世界。

戴:從大一我進台大,大概 1996 年開始碰網路,那時盛傳一個思維:網路就是去掉中間人。因此我開始列出各個產業的代理人商、經銷商等等,但是代議制度那時候是被我排在最後一個會被網路取代。不過這十幾年來看下來,每一個被網路衝擊到的產業沒有一個轉型成功的、零售、音樂、金融通通沒有,都是新的勢力大到一個程度後直接取代,而現在變化是電視的部分。
柯:它會掙扎並慢慢消失,套句麥克阿瑟的話: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戴:上次蘇貞昌選舉採取傳統政治操作來使用新武器,我這樣說沒有價值判斷,但是我當時看起來,像是義和團拿到槍一樣,而不是說一開始的訓練就是用槍來擬定戰術來打,柯 P 這次是打算重新思考戰略嗎?
柯:我們比較大的優勢:就是我們不怕輸,因此我們才敢嘗試新的東西,這次選戰裡面真正的分水嶺是入黨或是不入黨,因為當時有人說,就走傳統的打法,叫我先鞏固綠營,再從綠營往中間打。但是我不要。我就是想要一次切割掉藍綠、瓦解掉藍綠思維有人說,這樣的話,失敗機率很大,我知道啊,但我知道不怕輸才會贏啊。

戴:好,那如果贏了呢?
柯: 贏了就贏了,就去作贏了該做的事

戴:之前商業週刊開了一個記者會,他們做了二十個縣市財政昏迷指數調查,指出一個狀況:大部分的財政限制是和中央主管跟稅捐機構有關係,像是我自己創業,發現大部分的限制來自於中央而不是地方,所以這個勢必有更大的結構與更大的層級,所以如果這次贏了,你想做什麼?
柯:Do what you can do,這個「 what you can do 」已經是個很大的範圍,已經做不完了。我都以流水戰術來應對。什麼是流水戰術?就是水淹過來的時候遇到障礙,會先停在那裏累積水位。等水位一高就淹過去了嘛。比方說寫論文,我常常同時寫十篇論文,這個做做做被擋住就停,就換那個繼續做。所以意思就是說 Do what you can do
這跟我們剛說 Production by mass(巨量的微創新)有關,我在台大醫院的葉克膜經驗就是一例。台大醫院的葉克膜治療有 2300 例,前 170 例我每次都寫檢討報告,列出需要改進的資料,能處理就處理改進,還不能處理就先放著。所以事實上,我們在葉克膜的成功,就是實踐了巨量微創新的概念。

戴:好,我們剛剛談過設目標和考核。假設你真的選上了,你覺得台北市長的 KPI 是什麼?
柯:(沉思)…… 我跟你講,台北市長的 KPI,市民滿意度是很重要的一項,還有就是光榮感。其實我沒有好好想過這個問題,我回去再想想,這一定是要想的。市民滿意度是我現在想到一個重要的 KPI。台灣現在的經濟狀況,成長率再怎麼差,整體水準還是比 1970 年代好,但那時候我們的社會充滿希望。這就是我說的市民滿意度,這是一個很大的 KPI。當大家有光榮感後,會更勇於創新。

戴:市民滿意度跟光榮感是非常主觀意識的,也就是說每一個台北市民都知道自己的滿意在哪裡?像我就很不滿意 YouBike 還有跨年放煙火,我覺得我納稅不是要來幹這個事情的。這是我個人的想法,但我也尊重共同的決定。柯 P 你在提的時候,我們要如何找出一個方法,知道台北市民對什麼事在意,什麼事不在意的事情,才有可能再談滿意不滿意的問題。
柯:這又回到巨量微創新。企業會在網路上讓顧客留言了解顧客滿意度,政府一樣可以收集市民反應再分門別類,量一多,就知道哪個地方亟須改、怎麼改。像台北市有 456 里,就有 456 里幹事,他們是市政府派的最低層政府細胞,他們可以每天把他所觀察到的,透過網路蒐集。如果每天寫 400 個,100 天就四萬個,當然是一個電腦系統分門別類,就會知道有哪些是需要改的。

戴:那這很關鍵,它是透明的嗎?像 1999 專線,看起來是要作類似的事情,但是不透明,我們看不到別人的抱怨
柯:所以我是希望說不要用電話,儘量用網路,我們會把這個列為當選前就可以開始設計,當選後要執行的項目。
我想回去談 KPI。醫療上有一個叫做 RCA 的制度,叫做 Root Cause Analysis (編按:根本原因分析),就是在醫療的案例做事後分析,當時發生什麼事?找出發生這件事的原因,探討怎麼樣預防這樣的事情再發生。RCA 的核心價值,是在看這個工作方法的系統和過程是什麼,他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不是針對個人咎責,而是以「避免同樣事件再發生」的目標來事後檢討找出原因,研究一個可以避免錯誤再發生的系統。我認為在設定台北市各個局處的 KPI 時,要把這個 RCA 的概念也帶進去,出錯,修一修就好了嘛,如果一出錯就要這些政務官下台,最後就是大家都不敢做,所以我認為要在某一個程度上,讓部下犯錯,不讓部下犯錯,最後就是搞得大家都不敢犯錯,最後就是不作不犯錯。

戴:你覺得公民是否要培養允許施政者有犯錯空間的思維?
柯:為什麼這個時代不允許大家講實話?其實洪仲丘事件從一個局外人來看,是一個做 RCA 最好的案例。這個案子裡面你犯了幾個錯,一條條列下來,找出會出錯的原因,建立一個不會再犯錯的系統。從醫療上我隨便舉個例子。部隊裡面的醫官,我們希望他能做到什麼程度?怎麼會一下送民間醫院、一下又送軍醫院。如果要送民間醫院,就要確保民間醫院有能力處裡軍中的常見問題。我在台大當過醫生這麼多年,我從來沒看過中暑的病人,因為送到台大的,都是癌症重症的,中暑不會送來台大。如果洪仲丘案例要送陽明醫院,你就要陽明醫院以後都要有能力處裡軍中常見的病例。
洪仲丘事件,是每個步驟都出錯,才會發生的。洪仲丘家屬要的是一個道歉、一個真相、一個改進。沒有真相就道歉,就是假的道歉,更不用講改進了。以洪仲丘的案子來看,就是要列出哪裡出錯、還有每個步驟與改善方法嘛。

戴:這就是剛說的事後考核評估?
柯:我跟你講,只要願意面對,就一定可以改進。我的基本精神就是最開始講的,態度比知識重要,你到底想不想改進?你只要願意改進都會改進的,就會進步。就是 Production by mass(巨量的微改變),合起來一個大變化,這是我的理念。

戴:所以,你是相信民意是可以從民粹產生出來的?
柯:所以我相信國家的力量就是在公民權利,我一直很相信蔣渭水新文化運動,思想要改變才可能成功。滿清同治維新為什麼會失敗?日本明治維新為什麼會成功?因為任何的改革一定要牽扯到改革思想文化,才有可能會成功,這是 1894 年那場戰爭的歷史意義。我發現今天台北市最大問題,同時也是台灣的問題,那就是思想文化




6 則留言:

  1. 柯P不修邊幅,不嗜社交,專注在problem solution上面。
    他吸收新知,汲取前人治理市政或國政的經驗,態度之勤,用功之深,令人驚訝。
    那些受到優雅宮廷教養、宅心仁厚的高外人啊,就繼續罵柯P沒禮貌、說話不厚道吧!

    回覆刪除
  2. 看到他對華光與紹興的看法,忽然發現我對他沒有評估清楚。
    難怪社運學運藝文團體的不滿聲音一直難以平復。

    回覆刪除
    回覆
    1. 柯P有個好處,對錯看事實,錯了就立即更正。
      這是他之所以潛能無窮的原因。

      刪除
  3. 柯P,更是一種現象,不只是一個人。

    這個人能席捲選票,不是因為年輕人而已。而是因為這16年,台北選民受苦了。
    受苦,但毫無辦法。
    只能眼睜睜看著幾個人西裝筆挺,講著高來高去的訓詁語言(如箴言),然後眼見不可思議的事件不斷發生。
    這幾位有權者卻依然快樂過日子。
    相對於我們被高物價與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以及年輕人的低薪與無望,他們好快樂,真的好快樂。

    於是,選舉時,選民不再青睞這些西裝筆挺,隨時講「官話」的滿大人們。
    我們要一個樸素的、有點矬矬的,但看出真相、講出真相、設法解決問題的人。

    這是一個時代氛圍的轉變。
    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仍舊會不習慣。而常常懷疑,這個人、這樣做對嗎?
    錯的,或許是習慣於「講官話」環境的我們自己。

    柯P,不見得都對。
    但他(至少目前)把把市政視為「一連串該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產業」。
    所以,一定有不同的、能反轉舊「寡頭秩序」的成就。

    台灣人,情緒太多,常常看不出真正變化的主軸,所以很好統治。
    只要講:這個人不修邊幅、粗魯、不近人情、會變(而不管變好還是變壞)等等
    就有一堆受過嚴謹的戒嚴時代教育的「好學生」齊聲附和。
    這些附和,是反射動作。

    我們要靜下心來觀察柯市長。
    畢竟,柯市長的(不修邊幅、粗魯、不近人情、會變等等),我們早知道。
    我們選他,就是厭惡少數家族與血族壟斷政經資源,我們卻毫無辦法的辦法。
    現在,我們卻「等不及」要親手摧毀自己的選擇?

    台灣人,真好管。
    真的很好管,又笨又天真。

    有機會的話,請山姆還是誰,也讓我當當總督吧!


    回覆刪除
  4. 我們社會,或許在戰後長期政治與文化的影響下,變得總是注意到「人」,從而太牽扯「人」,反而忽略關鍵的「事」。

    藉由這一次「翻轉文化的選舉」,我們能有機會藉由(只是藉由)柯市長這位有「輕微亞斯柏格症」(所以會不受影響的白目),卻智力高超(總是能想出辦法)的人,來打破前述「政治與文化醬缸」。

    柯市長,不是神。
    他只是我們台灣社會要從我們都深受其苦「對人不對事」的醬缸,翻轉到大家都公平公平的「對事不對人」時代的交通工具而已。

    他上任才兩週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u(hoxloqlang5)1/09/2015 06:01:00 下午

      目前有對照組:柯P vs. 賴神。
      都是醫界出身。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