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12-09

得利於美中大競爭的周邊國家 賴怡忠@思想坦克20180904


Comment
感謝網友ccc分享。

得利於美中大競爭的周邊國家    賴怡忠@思想坦克20180904
話說不得罪兩邊,但行傾中遠美之實的中立謬論
針對美中越演越烈的白熱化競爭,國內一直有種說法認為台灣很倒楣,夾處在美中兩強之下動輒得咎。因此台灣更需仔細小心不要得罪兩邊,以免被捲入這個漩渦無法自拔。這個邏輯就延伸出講話需要避免激怒中國、與美國及其盟邦不要太過接近以免被中國找機會報復等。當中國開始爆打台灣,就指控這是因台灣與美國及中國最敏感的國家(就是日本啦)太過接近所致。這些人會建議台灣的新南向政策需要考慮與中國合作的空間,「以營造和緩氣氛」。但另一方面,川普政府的友台措施被當作是口惠實不至的嘴砲,因為川普政府可能會把台灣當成交易的籌碼。但中國提出對台三十一項,就認為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要全面關注。

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兩邊都不要得罪,但實際上是要求台灣不要得罪中國,但沒說要台灣注意美國的感受。因此是傾中遠美的代名詞,只是現在美國十分強勢,不好意思說要遠離美國,因此強調不要得罪中國,反正與美國接近一些就會被中國討厭,不得罪中國的結果就是與美國保持距離。

我們不想對這種以兩邊不得罪為名,但行傾中遠美之實的腦殘主張浪費時間。只是主張台灣在美中競爭態勢下須與雙方保持距離的觀點值得進一步討論。因為這個判斷牽涉到對美中現存競爭關係的本質性解讀,尤其要問的是:這是個長期結構性現象,還是個短期、與川普個人相關的現象的問題?

美中競爭是短期、與川普相關的現象?還是長期、與結構相關的現象?
國內朝野的主流看法多認為這是短期現象,主張這是川普為了提振期低迷支持率而出的險招,如果期中選舉共和黨勝利,川普就會將利得落袋為安,順勢結束經濟戰,如果民主黨勝利,那麼川普的經濟戰就更無以為繼,因此不論如何,期中選舉後美中關係會面臨再調整,過去的高爭議狀態會停止,美中關係會出現緩和。因此台灣在這個時點上就是靜觀其變,此時傾中固然沒好處,但與美國接近可能在三個月後還是會被賣掉。

但如果這是長期現象,美中正在進行的是一場攸關未來三十年的結構性衝突呢?台灣不及早站對位置,可能屆時會被美中雙方同時測試,中立就會變成孤立,那時不僅是戰略夢魘,連生存都可能會出問題。

說是這可能會是長期現象有很多跡象。首先,美國經濟戰的重點不是貿易赤字,而是造成貿易赤字後面的政府政策,因此美國就不會對中國一次性大手筆採買的作為買單,強調中國的出口補貼、非關稅貿易障礙、國家出面主導對美國技術的系統性竊取、對付「中國製造2025」等,每一項都是對中國行之有年的政府政策亮劍。相較來說,美國提高對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反而是小事一樁,意在要求美商與其他外商須注意美國現在的態度,暗地裡鼓勵這些投資從中國轉向其他國家。只要中國的態度不改變,美中經濟互動交流的降低就是必然結果,而川普政府似乎對此不以為忤。

此外,如果說川普只想趕快獲利了結,為何中國派王受文來美國會談時,美方什麼都不給?照講當中國已經在示弱,派然人過來想要結束經濟戰時,如果無意持續進行經濟戰的話,美國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取得成果並宣稱勝利,以便在十一月期中選舉兌現才是。但川普反而說無意與中國談判,還要再增加2000億美金等值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似乎這場仗還要再打下去。

一般來說,一旦競爭關係長期化,敵我關係就會很分明,其他與這兩個互相敵對國家有密切關係的他國,要做的就不是兩邊不得罪,透過遊走兩邊以取得利益,而更像是做出清楚的選擇以站好位置,之後根據這個位置所給予的籌碼,再向敵對國協商以獲利。今年以來日本與印度的例子,似乎提供重要的例證。

隨著今年美中競爭態勢日烈,我們卻看到日中關係出現好轉,印中關係也逐漸穩定,一個是習近平最痛恨的小日本,另一個去年才與中國在邊境展開軍事對峙兩個多月的印度,現在的關係反而出現轉機。

前述的國內評論家會說這是中國能力強大,加上這兩國領袖對川普總統都不太信任,這使得日印兩國認為須與中國和解,以遊走美中之間,否則「會被美中競爭夾殺」。只是事實的發展卻不是如此。

日本與印度這兩國在美中之間,明顯是有著親疏遠近之別。日本是美國的鐵血盟友,也是過去十年美國在亞太區域發展三方合作的關鍵伙伴。美國的亞太政策從過去雙邊扇形架構轉向「美日同盟加一」的三方合作,日本都在其中。中國雖想分化美日同盟,但無法挑戰日本與美國緊密合作的實態。印度雖然不是美國的正式盟友,卻是美國的「非北約主要盟邦」之一,更是近年來最多採購美國武器的國家,美國海外軍演也是與印度演練最多次。更重要的是,當美中競爭態勢明確化後,日印都沒有公開要求美國停止。這些事實顯示日本與印度在美中發生大競爭時,基本上與美國站在一起。中國對此心知肚明。

日本與印度因美中競爭而獲得對中利益
日本的確在今年有意盤整對中關係,這與安倍希望以此鋪陳和緩基調,為2020東奧以及其念茲在茲的修憲營造氣氛。事實上日本並未因此在南海議題不提國際海洋法,或是仲裁庭判決,日本也沒因此就把自己與印度發展的「亞非自由成長走廊」加了個不排除與中國合作的尾巴。美國依舊是日本的堅強盟友,日本沒有因為美中競爭而擔心被美國拖下水與中國對抗,「成為美中競爭的夾心餅乾」。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正是美中競爭的白熱化,才使得日中和緩氣氛得到機會。中國不願意在與美國打經濟戰如火如荼時,再多開戰場備多力分。這是為何中國一反去年對日本反應冷淡的態度,開始積極回應日方的需求。安倍預計今年底前會訪中,習近平也應允明年春天訪日,完成日中首腦互訪。如果沒有這個美中經濟戰/全球地緣競爭的外在因素,日方對於安習會不是有信心的。

印度的例子也很有趣。去年印中出現洞朗危機,兩國軍事對峙兩個多月,是在金磚峰會舉行前一週得到解決。以去年金磚國家普遍褪色的狀況,如果印度不參加,這個金磚峰會就無法稱之為成功,因此外界不會認為是印度面臨中國壓力採單方面讓步使洞朗危機得以緩和。

隨著美中232201301等系列的貿易戰跟著出籠,習近平主動邀請莫迪四月訪問武漢展開印中非正式峰會。之後印中的確關係有所緩進,外人多以現在是「後武漢時刻 post-Wuhan moment」來稱呼現在印中關係並與先前的印關係作區別。以習近平在武漢峰會什麼具體協商議題都沒提的發展來看,這肯定不是中國想與印度協商什麼,而是領導者在戰略層次的對話。

戮力「有所作為」的習近平會願意主動邀請莫迪展開雙邊峰會(除了對美國,中國很少對其他國家領袖提出這種要求),也似乎展現與日中關係同樣的邏輯。面臨美中關係接二連三出大事,習近平界就不願中印關係再出亂子,因此主動邀請莫迪來聊聊,希望建立戰略互信,管控雙邊關係。由於印度對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本就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莫迪在香格里拉對話時不提「四方安全對話QUAD」不能就認定是因中國要求所致。畢竟印度還是持續參加四方安全對話的其他資深官員會議,且強調印太秩序是需要包容每個國家,不能因其大小與實力的強弱而有差別。

日本與印度似乎是美中在大競爭棋局獲利的一方,不擔心被美中競爭捲入的問題。日本是美國的盟邦自不待言,但與台灣同樣被美國國家安全副顧問薛德麗(Nadia Shadlow)列為夥伴(partner)的印度也是如此,其間的意義就需要仔細咀嚼。

You Are Only as Weak as You Think You Are
當然台灣的實力與日本、印度相比差很多,可是在國際上台灣並不是小國,既是排名前25名的經濟體,前15名的軍事力量,還是受尊敬的科技島,也擁有高素質人力,加上位居絕佳的地緣戰略位置,難怪日前來台的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 James Stavirdus在台灣演講時,會把他那本「海權爭霸」一書中把馬漢當年主張需擁有台灣的邏輯再說了一遍。台灣社會往往會認為與中國相比,我們是微不足道,隨時會被北京一腳踩死的螻蟻,但其他國家卻不是這麼想,世界首強的美國更不是這麼看。正因為台灣實力足夠,美國才更願意信守對台灣的承諾,畢竟誰會為了一個必輸的牌局還下注跟進呢?去年底的美國國安戰略也說得很清楚,美國希望一個強的盟友/夥伴,不需要一隻弱雞。

國際政治往往有個不言自明的說法:「Perception Matters」,或是更進一步說,「Perception is Reality」。只有把自己當成弱者,並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對外事務,自然就會讓人家也把你當弱者,屆時「The Strong Does Whatever it Wishes, The Weak Suffers Whatever it Must」的處境就會出現。日印的經驗證明美中爭議所引發其與中國關係的發展,不見得是國內某些論客的悲觀主張。其間最大的差異,是這些國家讓中國知道,中國的作為會產生北京不願看到或是無法預期的後果。

北京今天似乎可以對台灣為所欲為,正是北京以為台灣因為沒能力反擊所以才什麼事都不敢做,因此自己認為怎麼樣對付台灣都無需付出任何代價。北京必須被以各種方式提醒其認知是錯的,這是要改變北京一有事只敢找台灣出氣之負面循環(北京不敢找日本、印度)的重要關鍵。


6 則留言:

  1. 柯P才能從兩岸一家親中得利

    回覆刪除
  2. 主張 “傾中遠美” 只可能是統派,就算是主張中立,也是有問題。既然是中立,就表示自己有著清楚的國家目標,立國不需倚賴合縱連橫。可惜台灣不但是個外向型的海島國家,甚至內部的對外主張都分成兩派。掌握權力的執政階層更是三心兩意,讓賴文中所提的 “台灣優勢“ 難以發揮。這當然有歷史與當一直以來的時空背景牽制,隨著東亞局勢的轉變,美國川普主義的伸張,與隨之而來中國本身經濟的下滑,台灣對自身身份內容的廓清,已經可以漸次進行修法。

    在美國強力控管中國的大勢之下,有日本、印度一般,前去中國展現友好動作,形成國際社會的軟硬兩手,可以消災解厄。

    中國的整套人文、典章制度,全然亂套。這不只是因為文革帶來的禍害,很對不起的說:其實也根植於她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這樣說,其實是很心痛的。

    中國這個國家,老、大、難,心理處於前現代;掌握他的靈魂與心思(居高臨下),不急不躁,從容安排,就知道不難應付;可以說不的 日本 就是一個顯例。只要透過對幹、衝突、協商;一連串長工時的給力牽引,架上 “矯正器” 慢慢讓他走上正軌,就可以是一個好人。怕的是民主國家自己畏畏偲偲,民族主義,又愛錢假掰,把自己做小了 - 比如現在的台灣、之前的歐美日西方世界,中國當然變得很難纏。

    台灣是個島嶼,對近鄰中國不離不棄,不會游移。面對如此複雜的中國,台灣只有獨立 - “完全的現代化”,才有足夠的機能與力道,在歐、美、日的配合之下,前進突刺,終竟解中國普羅大眾於倒懸。

    回覆刪除
  3. 我的想法是
    台灣有一堆人想當伊索寓言裡的蝙蝠

    ccc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2. 〉〉〉台灣是個島嶼,對近鄰中國不離不棄,不會游移。面對如此複雜的中國,台灣只有獨立 - “完全的現代化”,才有足夠的機能與力道,在歐、美、日的配合之下,前進突刺,終竟解中國普羅大眾於倒懸。〈〈〈

      大概是這句吧;是特郎普型的蝙蝠。科科科

      刪除
  4. 目前 10職等以上中高階文官,均為 70~80年間任官,年改後延退成風氣及怨恨(請計算其減去少領的部分,尤其是新舊制各半的),要小心敵人就在本能寺中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