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06-10

傅達仁的「選擇死亡」

網路上有張安樂站在宣傳車的照片,上面有設計對白「傅達仁,你為什麼要詛咒我?」(大意如此)

這是在進入嚴肅課題前的玩笑話!


傅達仁選擇安樂死。
安樂死(透過醫生的手,或醫生的安排以自己的手執行等)是不是自殺?是一個課題。假設安樂死是自殺,而世界各大宗教都反對自殺。理由不盡相同
一神教系,基本上認為生命是神創造的,專屬於神,所以,被創造的人無權力去改變神創造的生命。也因此,殺人與自殺都是重罪,要下地獄。
佛教系,則認為人的言行有後果(業),而這後果不一定會在一生當中顯現完畢(所以解釋了好人不長命、壞人爽歪歪的現象),所以需要來生來承受這後果。自殺或殺人,是阻斷後果的顯現,這是重罪,要下地獄。而且在還清最業之後,還要繼續承擔未完成的後果。

一般狀況下,沒有人會反對大宗教的紅線。
但,極端狀況呢?如刑法上的緊急避難?憲法上的服役?職能上的行刑手?或是如傅達仁?此處僅講殺人。

傅達仁的狀況是:他已經85歲,超過國民平均餘命;癌症末期,無康復可能;承受極大痛苦,無緩解可能。在這情形下,他必然會在可預期的時間內離開。於是選擇「提早」結束生命。並透過自己公眾人物的身分,促使社會討論並期待改變制度。

傅達仁顯現的問題是:結論是必然,他只是「提早」一短暫時間,而在這短暫時間,除了個人與支持者承受痛苦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事情可做;連醫生也頂多給止痛藥,以及可有可無的措施。

「意義」,在這其間就出現了!

討論這是情並非毫無建設性:多數國家將面臨戰後嬰兒潮的老化與死亡,那是非常大的數量。假使在醫療系統與社會福利制度上,沒有因應措施,將會造成從個案到通案的悲劇。現在「流行」的「有尊嚴的死亡」,以消極的放棄治療或安寧照護等,來面對醫學上、社會上,或個人上(但非宗教上)「無意義」的存活。現在,這種消極的,等待「時間自然來到」的作法已經獲得社會接納。這樣大概花了30年的時間吧?問題是,我們可能沒有另外一個30年,來消化如傅達仁般以積極的促進手段,來面對戰後嬰兒潮的老化與死亡。

如何生,如何死,這是很困難的問題。

3 則留言:

  1. 除了數學物理,人世間沒有沒有恆的真理。以前是生命無價,救人一命勝過造七級浮屠。那是老年人口很少的時候,現在老化嚴重,這種作法要檢討了。樽山節考的作法雖然殘酷,但為了整體大眾的生存,似乎也是不得已的作法。醫界的安寧療護,已經有這樣的思考,只是執行上,還有很多的困難

    回覆刪除
  2. 各種退休金的檢討或改變執行方式,也都是跟老化息息相關。這也是台灣的大困境。

    回覆刪除
  3. 醫療技術進步造成壽命延長,也造成醫療整體成本的攀升。
    可惜壽命的延長並不能保證尊嚴與生活品質也能延續。
    道德與法律上不允許技術上足以施救而不施救,國內法律只允許了放棄急救氣切與葉克膜那一層。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