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07-05

雄三飛彈誤射背後的漏洞:一個火箭科學家的觀點○陳彥升 at 報導者(2016.07.04)

Comment
不在預告與計畫下發射飛彈,無論飛彈是否有威脅,就等於平白無故送給敵方可以來亂的政治籌碼。
為何會這樣LOW


管制機制,屬於操作層面。
軍紀,包括軍人不涉及政治,是另一層面。

既然牽涉了政治效果,議題就「無關是非」,而是審度影響。
要揮淚斬馬稷、馬嵬坡下死,那就做了吧。


雄三飛彈誤射背後的漏洞:一個火箭科學家的觀點○陳彥升 at 報導者(2016.07.04)
71日早上812分,就在蔡英文總統完成南美外交行程返國途中,國防部海軍卻於左營軍港的金江艦系統檢測過程中,發生了所謂雄三飛彈誤射的事件。飛彈在發射後約2分鐘,擊中當時在左營軍港75公里外,澎湖東南海域捕魚作業的翔利昇漁船,並在雄三貫穿漁船的過程中造成船長死亡,以及3名船員受傷的悲劇,飛彈在貫穿漁船後繼續飛行約3.5公里後落入海中。

這事件不只佔據了這幾天國內很多的媒體版面,同時也引起了美中及國際的關切。台灣處於西太平洋國際地緣政治極為重要的位置,任何突發的軍事相關事件,都可能會牽動美中角力的敏感神經,此時政府必須審慎調查此事件發生的根源,以建立大家對台灣國防團隊的信心。

雄三飛彈,確有世界級競爭力
雄三飛彈(雄風三型飛彈的簡稱)是一種高性能反艦飛彈,使用超音速衝壓引擎動力,能加速到3馬赫的巡航速度,以貼近海面20200公尺的降低雷達偵測的飛行模式,達到極大的戰術與戰略嚇阻功能。雄三的發射是靠側掛的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讓它加速離開艦上的發射箱,繼續加速約6秒後,到達超過音速每秒340公尺的飛行速度後,拋開衝壓引擎的四個進氣口罩子,以便利用進氣高壓來啟動衝壓引擎的動力,並開始加速到近音速3,以及操作貼近海面的飛行,朝預先設定的目標位置快速接近。

雄三最初設計的最大射程是300公里,而在最新的設計改進及操作模式的調配下,其最大射程可達400公里,是我國歷經十幾年自主研發成功的一項很有效益的防衛武器。

當然雄三的設計是有參考國外成功案例的痕跡。最接近的例子是前蘇聯1970年代,由Raduga Design Bureau負責研發的俄羅斯超音速衝壓反艦飛彈(Russian Supersonic Ramjet Anti-Ship Missile)計畫,也就是1983年開始服役的P-270飛彈,命名為飛蚊(俄文: Moskit;英文:Mosquito),後來編號包括陸基及海基的SM80,以及空中發射的KH-41,而北約給它的編號及命名為:SS-N-22,日炙 Sunburn。根據軍事報導資訊,中國也曾擁有過俄製日炙飛彈,目前的數量則不清楚。

日炙飛彈的外型、三馬赫速度、最大射程、貼海飛行及其發射方式,都與雄三的設計很相似。最主要的差異是在於飛彈的大小尺寸及進氣口的形狀,雄三就像是小號的日炙飛彈,日炙的彈長與彈徑分別為9.745公尺與0.8公尺,雄三的則是6.1公尺與0.46公尺;雄三的彈頭重量也只有日炙的一半,而四個進氣口則是採方形設計,與日炙的半圓形不同。

這種超音速衝壓引擎技術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於衝壓段起動點火的設計與程序,這是中科院突破這項飛彈技術最主要的研發投資部分,是一項很不容易才建立的航太國防技術,屬於國家重要的資產

誤射背後的軍事漏洞
這類3倍音速的攻艦飛彈,由於很難防守、殺傷力大及航程也不錯,是屬於重型的武器項目之一,其發射的安全系統及作業程序,理應具備完整的預防誤射的機制,然而根據媒體報導這次雄三誤射的事件,卻透露出這個系統與程序,可能有多重的漏洞與缺失。

首先,任何武器系統都應該有硬體的安全插銷或安全鑰匙,這插銷只有在備戰狀態才會拔除,這次的誤射事件是在左營軍港內執行系統檢測,並非備戰狀態,照道理雄三系統應該有上安全插銷,如此射控室人員怎麼有可能發射飛彈呢?如果是因為安全插銷被拔除而發生誤射,則故意或人為疏失應該是主要的原因,而如果這武器系統原本就沒有設計硬體的安全插銷,則就很可能是系統設計的問題

再則,飛彈系統安全插銷拔除後,左營軍港的海軍指揮系統也應該有資訊顯示,以確認指揮系統的告知及掌控,並可決定是否啟動飛彈的自毀機制。如果海軍的指揮系統,在金江艦啟動飛彈發射模式,飛彈安全插銷已拔除時,卻沒有掌握相關資訊,則這個指揮系統就有很多需要檢討的地方。如果雄三並未設計自毀機制,則這也是屬於武器系統有待改進的設計問題。

在以上這些系統與程序的可能漏洞與缺失被釐清之前,雄三武器系統將不會讓國人與執政團隊覺得放心,就是因為此系統有那麼強大的能力,其擔任國防要角的責任與擔當也更重大,因此國防部必須誠摯地來面對這次事件的調查與檢討,確實找出造成誤射的原因。

另外,此事件也透露了台灣的國防體系,似乎是還沒有完備的C4ISR指揮系統的建置C4ISR指的是「指管通資情監偵」,意指指揮、管制、通信、電腦資訊、情報、監視、偵察),這種指揮系統讓指揮階層,即時掌握所有軍種的狀況,也讓前線的士兵能直接連線至指揮系統,任何突發狀況能即時解決問題,這也許也是執政當局可以考慮改進提升我國軍事系統的方向之一。

軍事科學背後的政治角力
台灣的地理位置,關係著美中角力的國際政治平衡,也肩負著台海的區域發展與軍事安全,尤其近來南海情勢已形成美國聯合週圍國家對抗中國的局勢,任何突發的軍事行動都可能引發戰爭。雄三的誤射事件,顯然會引起美中及國際的關切,他們不希望這種突發的事件,可能造成台海局勢的緊張與提升,或引起更複雜的國際爭端。

這並不是說台灣不能發射飛彈,其實美國是一直希望台灣能建立足夠的軍事防衛力量,而武器研發就是需要執行很多的操作演練與實境測試,但這些必須是在預先規劃與安全管制的情況下,來舉行的武器研發及軍事操作的演練,好讓國際夥伴各方都能即時掌握西太平洋的軍事與政治情勢,這也是對於負責任夥伴之間所給予政治上的承諾。

因此雄三的誤射事件,對執政當局可能會形成一些國際政治上的壓力,而必須經過溝通與合理的說明來釋疑,以使國際夥伴能放心地讓台灣負起更多台海安全的責任。

| 陳彥升 |知名火箭科學家,曾任職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火箭部門工作,11年前, 50歲那年回台,進入國家太空中心擔任資深研究員。現在是自由人,繼續推動台灣的火箭夢。(contact@twreporter.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