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03-13

機械人烏托邦:不用勞動,坐領工資?○紐約時報(2016.03.03)

Comment
The title “A Plan in Case Robots Take the Jobs: Give Everyone a Paycheck,” is unlikely to occur.


It is the definition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wage is the result or motive of trade.  Workers trade their labors for wages from employers.  No labor, no wage. 

However, wages and labors are never the whole story. 

Products are not the purpose of labors and wages.  It is the desire “to sell” or “to trade” the products for capitals that drives all of us,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If workers are replaced by AI robots, there will be no consuming activityies for the workers have no money to buy.  The economy we are familiar with is for those who need to survive and to live.  It will collapse, if no new economic paradigm is introduced in the AI era.

The author mentioned the Universal Basic Income or UBI,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pays everyone identical amount of money to consume for free.  In fact, there are UBI experiments in Europe, Germany, Austria and Nordic countries.  They reported that the outcome is positive.  Most people are not getting lazy; instead, they find new things they were not free to do before.

What if the AI robots take over human society?  Do AI robots need paychecks or lubricants more?  And what is the “need” eventually?  People need money, while robots do not.  When the economy, based on the need of humans, collapse, the capitalists are useless accordingly.

Maybe we have to find the answer from Mana-vijnana, the seventh consciousness, or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rather than blindly following economic rules.

Just as the AI robots see humans useless and take over human society, the former will then wonder why they do it?
Will AI reach the level of philosophical or creative thinking, rather than pure knowledge or logical decision making?

The worst part is that AI robots could complete all the thinking and decision-making and evolve themselves in seconds, while humans need centuries to shift the paradigm. 


I wonder what this world would be with AI robots prevailing.    Revised at 2040

標題的狀況不太可能。
定義上,工資是一種交換—與勞動的交換結果或交換籌碼。假使沒有勞動,必然沒有工資。
問題會是:對資本家而言,要求勞動的目的在生產並銷售。假使無須人的勞動,沒有工資下,當然也不會有消費。然後,就到:何必生產的輪迴狀態。

在智慧機器人的時代,若不出現新的經濟點典範,我們所熟識的人類經濟會整個垮掉的。
文中所提及了UBI。此在歐洲(好像是德、奧或北歐)已經有實驗,據說效果不錯—人們不會變懶,反而會釋放出更多的人,從事創造性的或先前因為不合成本所以不會去做的「職業」。


但,若發生機器人接手人類社會的極端狀況呢?
機器人要支票,還是要潤滑油? 什麼又是「要」?
經濟崩跌,資本家也無須存在。
或許必須從「第七識」去找起。

當機器人會不爽人類當米蟲,或許到頭來,也會考慮: 機器人接管社會所為何來?
這到了「意義」的層次了!只「認知」與「決定」很不相同。

因為人工智慧可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思考,所以,人類要百年才能完成的典範移轉,人工知會或許只要三秒鐘。
這會是什麼世界?
反正與人類無關了吧?

機械人烏托邦:不用勞動,坐領工資?○紐約時報(2016.03.03)
讓我們假設,計算機會取代我們大多數的崗位。這看起來可能不像當下會發生的事;對於自動化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未來的職場,計算機科學家和經濟學家都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大膽設想。

但為了便於討論,這裡權且假設,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里,我們將逐漸演變為美利堅機械人國。

在機械人美國,大多數體力勞動者將被力大無比的機械人替代。卡車和的士司機、快遞員及航空公司飛行員,都將被全能的自動駕駛運載工具取代。醫生、律師、企業管理人員,乃至《紐約時報》的科技專欄作者的地位,也會因無所不知、魅力無限的算法的出現而被削弱。

當人類成為一種多餘的存在,社會將會如何運轉?技術專家和經濟學家已經和這種擔憂鬥爭了幾十年,但在過去幾年,有一種觀念引起了人們普遍的興趣,包括一些正在建設由機械人主宰的未來的技術專家們。

這項計劃稱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其核心點如下:既然工作機會因人工智能的普及而日益減少,幹嘛不直接給每個人發一份薪酬?

想像一下,政府給每個成年人每月發放大約1000美元。這些錢基本足夠大多數美國人支付住房、食物、醫療和其他基本需求方面的開支。UBI的目標是緩解由技術進步引發的錯位,但它又不止於此

儘管UBI一直被認為和左傾的學術界人士、女權主義者和其他進步派活動人士有關,但它最近被範圍更廣的思想人士所採納,包括一些自由意志論者保守派。它還得到了紐約和硅谷一撥風險投資人的支持,而這些人最清楚技術改變未來工作狀況的潛力有多大。

認同UBI的科技業支持者覺得,與其把人工智能看作一場扼殺人類工作機會的災難,不如把它看作賜予這個社會的饋贈:這個國家行了大運,現在它可以給每個公民分發支票了。

這些支持者認為,機器智能將實現非常之多的經濟盈餘,乃至我們在整體上能讓大部分人類免於勞作和受苦。

最為理想主義的思考者將這個計劃看作一種手段,認為它可以幫我們實現只在《星際迷航》(Star Trek)科幻小說領域見識過的類似烏托邦的未來。當計算機包攬了更多工作,我們就都自由了,可以隨自己的意願做藝術家、學者和創業者,或以其他方式將我們的激情投入到這個不再圍繞繁重無聊的日常勞作運轉的社會。

「我們說的是,讓工作的需要和人們的基本需求不再緊密相連,」合廣投資(Union Square Ventures)風投人艾伯特·文格爾(Albert Wenger)說。他是UBI的倡導者之一,正在撰寫一本有關的著作。「幾百年來,我們的整個世界都是圍繞着工作的需要建造起來的。現在我們要討論的不是經濟上的微調,而是像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那麼大的根本性轉變。」

孵化技術創業公司的Y Combinator公司總裁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最近打算給針對UBI的研究提供一些資助。奧爾特曼表示,公司已經收到數千份研究資金申請;它計劃在幾周內篩選出最終獲得該項目資金的人選。Y Combinator計劃在這項研究上總共投入「數以千萬計」的美元,它們將為在UBI之下生活的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尋找答案。

奧爾特曼還表示,這些問題範圍很廣,從最為實際的UBI需要國家花費多少資金,我們能否負擔得起,到更為深刻的有關人們在「後工作」時代生活動力和目標的擔憂。

當每個人都可以不用工作就獲得收入,他們會如何打發自己的時間?他們會虛度時光,還是努力追求更有意義的東西?他們會更有創業的慾望嗎?UBI會對經濟不平等產生什麼影響?它會如何改變人們的心理和情緒?作為一個物種,我們是需要被受雇做事才能感覺充實,還是說那只是後工業化資本主義遺留的習慣?

科技人士對於UBI的興趣包含着一種緊迫性。他們認為,人工智能在過去幾十年達到了一個拐點,覺得現在看起來,技術進步註定會改變這個世界大多數領域的運轉方式。

人們預測工作會消失已經有很長時間了,現實往往是,它們只是發生了改變,」奧爾特曼說。但即便如此,「在改變發生的時期,情況可能會非常混亂,」而UBI至少能讓這個轉型階段更平穩地過去。

我們可能已經看到了一些這樣的擾亂。儘管宏觀數據顯示,美國已經從最近的一次經濟衰退中恢復——2015年工作機會增長幅度達到自1990年代以來不曾有過的程度——但有調查問卷顯示,很多美國人覺得自己的工作和財務狀況並不穩固,並為此感到焦慮。

多疑的人可能會認為,風險投資者對於UBI的興趣,只是因為他們在科技業中參與了一場可能永遠改變全球經濟的運動,如今他們想要做出一些彌補。畢竟,在創建利潤豐厚、僱員極少的企業方面,這些富人既進行了積極的投資,也從中大量獲利。

但經過和一些對UBI感興趣的科技業人士的交談,我發現他們對這種理念的態度是真摯而成熟的。他們並不以自動化為恥,也不懼怕它,他們不認為UBI只是當下社會秩序的一種防禦。在他們看來,自動化和UBI是最有希望取得更廣泛社會進步的一條路。

「我認為讓一個人花20年時間開卡車,在美國各地來回跑,是在耽誤一個生命,」文格爾說。「那不是我們作為人類所追求的——它沒有恰當利用人的大腦——自動化和UBI是一種進步,可以讓我們解脫出來,去做很多不可思議的事,去做更符合人類這一身份的事。」


6 則留言:

  1. further discussion…

    http://www.theverge.com/2016/3/10/11192774/demis-hassabis-interview-alphago-google-deepmind-ai

    回覆刪除
  2. 看看那些領社會福利的長期失業人口有多少去追求價值或意義
    另外,UBI的金額會因為選舉等因素水漲船高,最後一樣會有財政問題
    其實在環境崩壞導致人類不能生存之前,人類可能自己先放棄生存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社會本來就不需要這麼多的勞動力,用社福去讓一些人不要出來過度競爭不是大問題,問題是你要讓那些人不要出來過度競爭才能達到多贏。

      刪除
    2. "一些人不要出來過度競爭" If they do not rely on other people's production, it is really not a problem.

      刪除
    3. 這個社會上有許多工作是沒有薪資,但是對社會有利。
      如果要高社福,那就用社福制度來支付這類工作的薪資,是比較好的社福制度。

      刪除
    4. How to define "許多工作是沒有薪資,但是對社會有利" will be a challenge issue, because some people should pay for them, in addition to expanding welfare which no sign shows the end. Of course governmental policies, such as currency, can temporarily cover up and eventually burst.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