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11-15

馬習私會抵觸〈上海公報〉

117日的馬習會中,馬以「一中原則」掩蓋「各表」,並拿出中華民國憲法為口實反對「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唱和中國立場,並限縮台灣人民的選擇權。


一週後傳出:關島美軍兩架B-52,從次日起兩度穿越中國在南沙的人工島。此舉與20131123日中國在東海片面劃設ADIZ,美軍兩日後無預警穿越的迅速回應類似。從美軍的迅速回應,並證諸媒體報導美方於馬習會消息被披露(113日)前兩天即通知蔡英文陣營,我們幾可確認:馬習會意在促進兩岸當局在南海的合作,且馬英九在事前並未通知美國。

但,既然美國鼓勵兩岸交往,為何台灣當局必須通知美國不可?又,美國為何在兩岸交往中有關鍵角色?

1972年〈上海公報〉[1] 的陳述架構,是1993年辜汪會談「一中各表」的源頭。當時中美雙方以「闡明了各自的立場和態度」,開啟建交的可能性。〈上海公報〉開頭五段述及訪問緣由,隨即認識到「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故對世界局勢與對台灣問題,以「中國方面聲明vs.美國面聲明」與「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vs.美國方面聲明」的配對過場。其中,台灣問題還是「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

面對如此此尖銳對立,要如何產生「一個公報」?季辛吉在《論中國》第九章中有所詳述:雙方原本在草稿階段預留對方的空白,準備在磋商時讓對方提出自己的文本,以便進行討論出「一個公報」。最後,雙方以前述「各表」的創意方式,透過「雙方同意,他們將通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就促進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達成「兩國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會對緩和亞洲及世界緊張局勢作出貢獻」的目的。這不能說不是劃時代的創見。

但,當各界集中目光於「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2] 與美國「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的「內容」[3]時,卻忽略「各表」才是〈上海公報〉的「架構」。內容應由架構指導。也就是說,美中的〈上海公報〉是由「各表」來指導「一中」,違者將面臨地動山搖的處境。若一方想偷篡各表,另一方就有權堂堂掀桌。

在〈上海公報〉下,海峽兩岸的交往便被分成「美中」與「台中」兩層次。其中且「美中」領導「台中」,且「架構」指導「內容」。當上層的美中「各表一中」的架構未被改變,下層的台中就無資格私自「刪除各表」。台中關係可不是國共可關起門來的家務事,而是中國對美國公開的外交承諾。

美國之所以享有指導「中國流亡政府」與北京交往的關鍵權力,是來自〈舊金山對日和約〉對「主要佔領國」的授權。〈上海公報〉只是前述國際社會授權的具體展現,故〈上海公報〉的本質不是「中美關係重要文件」,而是「美國對此區域的關鍵外交文件」(Key U.S. Foreign Policy Documents for the Region)。美國在台協會網站留下清晰的線索。

1979年因美國移轉對中國政府的承認,在台灣的「中國流亡政府」被剝奪中國外衣,身分轉為〈台灣關係法〉下的「台灣治理當局」:領域上,只有台澎,無關中國;在台灣的the Chinese,也落戶為the people on Taiwan

馬英九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口實,呼應〈上海公報〉中北京片面的「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立場,馬棄台之殷、唯中之深,更偷挖美中交流基礎,豈容狡賴?

【姊妹文章】





[2]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
[3]  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5 則留言:

  1. 最後一段意思怪怪的,疑似有漏字,我先試著用文末參考資料3的部分文字(方括號內的文字)補上:
    ......呼應〈上海公報〉中北京片面的〔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立場,
    +
    請雲程大自行決定如何修改最後一段的文字內容。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大大指正,的確如大大所言會更清楚。
      已經改正

      再度感謝

      刪除
  2. 民進黨有個叫謝賢的說,告密的其實就是新加坡!
    想想頗有道理,新加坡在這方面可是機伶得很。如果是這樣,那就更有趣了。

    回覆刪除
  3. 原來一個上海公報也是中美各字表述。

    回覆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