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10-30

生小孩,避通縮

Comment
這是頭痛的問題,各國都一樣。
人口紅利用完了—遇到經濟停頓,但成本高漲(物價與福利支出等)的狀況。


開放第二胎不是辦法,「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一回事,巨大的社經條件(資產)落差能透過時間逃過嗎?
要去承擔經濟苦果,進入適當的通縮,才是正辦。

哪有只可通膨不能通縮的經濟學。
撇開歷史上特殊惡性通膨不提,必然的通膨是二十世紀尤其是戰後的人工現象。
顯然,我們不知為何理由,不去看、不去研究、不敢提及通縮。


中國揮別一胎化 開放生第二胎○自由(2015.10.30)
調整人口政策 防未富先老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廿九日閉幕,通過全面實施夫婦生育兩個孩子、以因應人口老化的決議,長達三十六年的一胎化管制政策正式走入歷史。但專家指出,生育規定的放寬幅度太小,且為時過晚,無法扭轉一胎化政策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嚴重負面效應。

會議公報聲稱,「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此外並未透露其他施行細節。這是繼二一三年三中全會實施「單獨二孩」後,中國再度調整人口政策。以往違反計畫生育法令的夫妻,輕則罰款,重則可能失去工作,還有孕婦被迫墮胎或接受絕育手術。

一二年中國首嘗勞動力人口萎縮,又面臨經濟不振,極力避免成為全球第一個「未富先老」國家。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二一四年總人口為十三.六七億,六十歲及以上者有二.一二億,佔總人口十五.五%;六十五歲及以上者有一.三七億人,佔十.一%。聯合國估計,中國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在二年將達到二.一億人,至五年將佔全國總人口四分之一,恐將超過美國總人口。

專家指為時過晚 無法扭轉
然而,美聯社指出,即便沒有管制,中國的生育率也會下降,解禁恐無法促進大量生育潮。也有學者大呼為時已晚,並預估二十年內,每一個勞動人口就必須撫養四個老人。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告訴紐約時報,花費與教養問題恐怕仍讓許多人不敢生養兩胎,「許多父母根本沒有養育更多孩子的經濟條件」。歡迎解禁的中國網友也說,「我連一個都養不起,更別說兩個。」

中國自一九七九年開始實施一胎化,但若頭胎是殘疾、農村地區頭胎是女孩,或在新疆等地的農村夫婦,均可生養第二胎。一三年實施單獨二孩,讓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養二胎,但今年至五月全中國只有一百四十五萬對夫婦申請生養二胎,距離中國希望每年新增兩百萬新生兒的目標相去甚遠。


12 則留言:

  1. Chinese poisonous food and environment may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number of their elders.

    回覆刪除
    回覆
    1. 與X君相近的論點我曾在三、四年前綠色和平蔡漢勳的節日中專訪旅日知名台裔作家黃文雄時聽黃提及因中國環境污染嚴重,加上黑心食品荼毒,中國年輕一輩不孕的人數佔比很高。

      刪除
    2. 我一直懷疑,現在的中性化現象(草食男、肉食女)是一種受到環境賀爾蒙影響的現象。
      這樣的話,也可以變成一種控制人口的工具,如果不說是武器的話。

      當然,物價也是一種廣義的工具。

      刪除
    3. 現代人對於進步,過度推崇。有些現代的進步,其實驗認證合格的時間太短。

      1900年,基隆築港的混凝土是經10年試驗。
      而現在的飛灰混凝土連91天都懶得作,相比之下差太多。

      現代人也常忽視微小差,其所累積的效果。

      以流感疫苗為例,流感本來是上帝在測試人類的健康。使用流感疫苗不見得有效,造成人類不管理自己身體,過份依賴醫療。

      STS學門,就是專門與「進步」作對。

      刪除
    4. 共產主義也曾經是「進步」的象徵,當然有相當比例的人口還是認為那是種「進步」。

      是否真正的進步,大自然會給出最公道但未必人道的答案。

      刪除
  2. 人口紅利的消失不是在於人口老年化或一胎化。

    之所以人口紅利不再能繼續,是因為出口下降,外資出走,與北京龍爺們的資本集中壟斷。而會造成這些現象就是源自於非經濟因素,講白的,政治結構的問題。既然是這樣,只要政治結構不改變,就算兩胎化,或完全不在人口控制,過去的人口紅利照樣不會再回來。況且,一個經濟的崛起依靠人口紅利,絕對是不可能長久的,也必定是錯誤的。經濟發展最可靠的是科技與創新,不是用不完的廉價勞工。

    再退一萬步說,一旦有人口紅利,必定有廉價勞工,一旦有廉價勞工,這個邦國的人民怎可能會幸福?怎可能有好日子?最糟的,還必須去愛這個剝削自己的國。唉,莫非犯賤?

    當中華人確確實實是非常辛苦的事!

    回覆刪除
  3. 改革比人口多寡重要,出口甚多的國家意味著未來需做更多的調整,很無奈的是通常無法克制。

    回覆刪除
    回覆
    1. 敢問:「出口甚多的國家意味著未來需做更多的調整」是什麼意思?
      多謝

      刪除
    2. 出口就是接外國人的訂單,當外國人經濟不振猛砍訂單時,廠商是否能出口轉內銷?內需如果只能滿足廠商的小部份產能,那廠商也必須裁員。所以當出口/GDP比例越高,這時國家的風險就越高。若政府在好年冬時增加了很多福利項目,那在未來要兌現的比如勞保退休年金等就成為一堆政治問題了。

      專業的答案還是請正牌的經濟學家解釋比較明瞭 ^^

      刪除
  4. 怕通縮是因為1930年代的大蕭條啊...

    回覆刪除
  5. 通縮在放棄金本為之後就不再存在了。因為美金本位的信用貨幣本身就會自我膨脹。如果膨脹不如預期本質上其實就是通縮。

    回覆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