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7-24

美國東進西撤與中國西進東守對台灣的機遇與挑戰○賴怡忠 at FB(2015.07.20)

隨著美國與伊朗達成核子協議,以及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與「亞投行AIIB」,美中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競爭格局日益明顯。整體聯繫起來看,呈現美國「東進西退」,以及中國「西進東守」的趨勢。而這個趨勢對台灣的安全局勢整體有利,但部份區域的關係則會受到負面影響,除非國民黨選人洪秀柱當選總統,否則明年一月當選的新總統,除非出現高調宣佈獨立等動作逼使北京強悍回應,一般多預期這個局勢會使習近平在2017十九大前,將注意力集中在內部的權鬥與接班繼承的安排,因此可能有兩年(2016-2017)的兩岸政治冷卻期-雖然沒有太密切的往來,但也不會爭議到「地動山搖」。


但十九大結束後,2018開始到2020總統選舉前,可能習近平會使盡全力迫使台灣屈服,以便趕上2021建黨一百年與2022習近平預計下台的時刻,在「祖國統一」取得突破性與不可逆轉的重要進展。因此2016-2017這兩年對台灣相對有利的戰略局勢就需要好好把握,做好積極準備以面對2018-2020的可能挑戰。除了要在對中政策有所處理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在2016-2017這段期間,把台灣與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以及現在出現的「美日同盟加一」多個三邊戰略合作的發展整合起來,形成「台海再平衡」並將西太平洋的南北合作軸線鞏固起來。這個策略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形成積極的台日合作關係

美國:東進西撤,加速重返亞洲
伊朗協議的結果會使伊朗為首的伊斯蘭什葉派勢力在中東坐大,「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的中東兩河流域什葉派新月形聯盟會逐漸成形。沙烏地阿拉伯為首遜尼派力量對伊朗核武協議的反彈也在此,也影響了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這個協議對以色列也有負面衝擊。但美國會不惜得罪以色列,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傳統與英美友好的遜尼派盟友,據信與美國想要從伊拉克與阿富汗完成撤兵的考慮相聯繫。一但美國勢力撤出,會需要伊朗勢力牽制伊斯蘭國與基地組織等遜尼派恐怖主義,有助於美國撤出伊拉克與阿富汗過程時的平緩。此外,工業革命與頁岩油氣技術的發展,也使美國不再那麼倚賴中東石油,要持續在中東耗費戰略資源的動機更低。加上世界戰略的中心點已經移向東亞,從中東撤出更可以讓美國有餘裕進行其「面向亞洲」的戰略佈局。

美國從伊拉克與阿富汗撤出資源後,意味其「重返亞洲/再平衡」的力道會加大,其與中國的戰略矛盾會加深,美中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在「印太海洋弧線」的競爭會更為劇烈

其實從這兩年美國在東亞的佈局可以看出端倪。華府除了與日本完成新的「美日同盟防衛指針」外,也與菲律賓、越南、印度、澳洲等強化安全合作,並以「美日同盟」為主要的支撐點,開始把美國在亞洲的雙邊同盟關係,從原先的「hub and spoke/軸心-軸承」安保體系,改為以「美日同盟」為中心點,與韓國、澳洲、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國家建構多個「美日同盟加一」的三邊安全合作體系。更因為中國在東海、南海、印度洋、與中印邊境等的強勢作為,導致這些位於「印太海洋弧線」的國家也更願與「美日同盟」強化合作。

中國:「一帶一路」帶頭西進、東海與南海由攻轉守,呈現「西進東守」
另一方面,中國在習近平上台後,改變鄧小平「韜光養誨」的政策,轉而尋求「大國夢、強軍夢」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在領土議題表現十分強勢,同時也對外有積極作為。但出現這個強勢作為的根本起點,是2008年台灣政黨輪替,傾中的馬英九總統上台後才展開的

中國首先在2008年利用馬英九上台而將台灣「中立化」,台灣不再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關鍵的戰略盟友,造成美國西太平洋戰略的破口,中國也認為2008金融海嘯帶來「美衰中起」的戰略機遇,在2010年就對美宣示中東海與南海為中國的核心利益,並開始在東海對日本,在南海對越南與菲律賓,採取日益強勢的「維權」作為,這個改變引起美國警覺,也讓國務卿希拉蕊重新取得亞洲政策主導權,美國在2011年宣誓重返亞洲。美中在西太平洋戰略競爭態勢日益明顯。

這個趨勢在習近平上台後更是劇烈,但美國開始強化與日本、菲律賓、越南、印度合作關係,以及華府建構「美日同盟加一」的系列作為,讓中國在東海與南海的衝突沒有具體利得。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力道下滑,國家進入中度,甚至可能是低度的「成長新常態」,為了紓解過剩的產能,並強化中國對西亞與中東的關係,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歐亞經發策略,並聚資創立包括「金磚五國銀行」、「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等為其金融支撐。

看到「一帶一路」規模浩大,加上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與美國及歐盟交惡,也開始強化與中國合作,因此有人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代表中國西向戰略擴張,想透過鞏固中國在西亞的戰略後院,以準備與美國在東亞進行對峙。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2010-2014中國在東海與南海與美對峙,結果並未如中國所願的使美國承認東海、台海與南海是北京的核心利益區。在東進遇到重大阻力後,中國開始注意力內轉而西向,利用其西邊鄰國多數積弱不振,而且也多不是民主國家的事實,強化與西邊的關係,深化中國對歐亞內陸的影響力,把這些國家變成中國的戰略盟友。在東方則開始採相對守勢

伊朗核武談判、敘利亞內戰與「一帶一路」的後續發展,強化了這個整體趨勢。加上歐盟因為希臘債務問題引爆了「歐盟德意志化」的疑慮/批評,在短期內還面臨內部需要整頓,歐盟還是無法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行為者。因此美中兩強在歐亞的戰略博弈:東部「美進中守」、西部「美撤中進」的趨勢,會是未來幾年影響亞太戰略格局的主要觀察點。

台灣安全形勢相對有利,勿消極被動喪失戰略契機
美國重返亞洲力道加大,而日本、菲律賓、越南、澳洲、印度等國對美國重返亞洲的作為也更願意配合,美國也開始更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曾經盛極一時的「棄台論」於華府不再吃香,這個發展也讓其他國家更願意接近台灣,特別是直接身受中國壓力的日本、菲律賓等第一島鏈國家。此時作為不能太保守,否則會失去難得的戰略契機。

過去台灣外交界普遍有種說法,認為兩岸關係一好,與其他國家關係就會沒問題,因為其他國家不用擔心與台灣的交流會引發中國抗議。馬政府因此引出「兩岸高於外交」的主張,導致承認中國對台灣的對外作為有否決權。馬政府也把「不挑釁中國」等同於「外交不可與中國不同調」,因此出現了「外交休兵」。

即便在綠營內部,也有人認為既然民進黨已被中國視為反中政黨,因此在東海、南海、日本、二戰歷史等中國十分敏感的議題,就不要出現與中國相反的言行,以免被中國坐實其「逢中必反」的指控,讓原本已經困難的民共關係變得更複雜。

以上思考如果持續,極可能會失去鞏固台灣在東亞地位的戰略機遇。一但台灣失去這個機會,等到習近平在2017年處理完十九大後習時代權力接班後重新對台施壓以期待可在2020殲滅反統勢力,確保在2021建黨一百年與2022年習近平下台時,可在兩岸統一上有重大成果。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沒有掌握這個機會積極鞏固台灣的位置,2017後台灣面對的會是比過去八年壞上數十倍的處境

面臨相對有利情勢,我們固然無需躁進而有挑釁作為,但絕不能消極以對。「以不變應萬變」只會讓台灣痛失良機,上天是不會給消極的懶蟲第二次機會的。現在是台灣強化與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以及美、印度、澳洲、東協等國合作的重要契機。對於這些國家的內部變化,如果認為對台灣國益會有影響,我們就需要於適當時機有所表示,以促使這些變化會對台灣有利。

面對美中競爭激烈化,有人在此時主張台灣應採戰略中立,認為中立可以讓台灣不陷入美中競爭的漩渦。但在台灣的地緣位置動見觀瞻,本身又無力單獨支撐來自美國或中國的壓力,而且也缺乏強大的域外第三者作為合作對象來平衡美中時,在這種狀況下主張戰略中立,很可能會讓台灣持續被鄰近國家質疑其戰略意圖,在無法取得其他國家的基本信任下,反陷入更孤立的處境

中國西進直接影響台灣對歐關係與能源安全
「美國東進、中國東守」固然對台灣的安全相對有利,但「中國西進、美國西撤」也會對台灣產生若干負面衝擊。最直接的就是台灣與歐洲的關係,有可能會進入一段非常艱難,甚至是大倒退的階段。此外,隨著中國在中東影響力可能坐大,台灣如果持續高度依賴於中東油源的話,則會給台灣永續發展帶來長遠的不利影響。台灣也要對此早作準備。

西歐雖是民主國家,但並未因民主價值而對台灣有過多大的支持,反而包括英、法等國在內,過去就屢出現以咒罵台灣民主來助其緩解與中關係的前例,甚至天安門事件至今未解,但若干西歐大國就積極主張要解除對中國軍售禁運。反倒是從共黨轉型的前東歐國家,在人權、民主等價值議題上往往表現得比西歐更堅定

現今在歐盟內部現因經濟問題爭論不休,中國又提出「一帶一路」基建大餅,加上英、德等國將中國視為經濟合作交流的重要夥伴,以及歐盟因烏克蘭而與俄羅斯矛盾加深,這些因素在歐盟內出現了希望透過強化與中關係以從側面牽制俄羅斯的主張,從這個角度看來,未來幾年內台灣與歐盟關係的前景是相對悲觀的。

在中東情勢上,當美國勢力撤出伊拉克與阿富汗,並強化了伊朗等什葉派伊斯蘭在中東地區的發言權後,雖然美國也隨之強化與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埃及、約但的關係以緩解這些國家的對美疑慮,但是沙烏地阿拉伯等的對美懷疑已更甚以往。基於牽制伊朗的需要,但也了解俄羅斯傳統支持伊朗的動向後,可能沙烏地阿拉伯及其他遜尼派伊斯蘭國家,會有尋求與中合作以便從後牽制伊朗的動機,特別是透過同屬遜尼派伊斯蘭勢力的巴基斯坦,這個中國的全天候盟友(All Weather Friends)為中間人,進一步強化與中合作,利用中國「一帶一路」的機會發展與中國關係。

就算不是為了牽制伊朗而與中國交往,但當美國勢力在中東大幅消退後,中國的「一帶一路」無疑會為中東帶來許多想像空間。這也意味著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日後會持續加增,如果台灣能源進口還是以中東為大宗時,就需要注意其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陰影

利用「美日同盟加一」建構南北合縱,並深化與東協、印度合作關係
總體而言,當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在中東利用「一帶一路」強化與中關係,台灣就應該積極利用美國重返亞洲所鋪陳的氣氛,不僅強化台美關係,同時也善用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意圖建構「美日同盟加一」的趨勢,也同時加強對日關係,而台灣與美日同盟的基本聯繫建立起來,重構「美日台」三方合作。

其次,在美日台緊密合作的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與菲律賓、澳洲、越南、印度等諸多可能成為「美日同盟加一」的候選國,建立更緊密關係。這一方面是強化台灣與這些國家的雙邊或多邊關係,同時也是使美日台得以成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美日同盟加一」架構的一環。這個架構雖是以安全的互助合作為起點,但也要輔以經濟部門的強化往來給與實質支撐。

由於亞太經濟整合議程主要是圍繞在「TPP vs. RCEP」的競合關係上,當然東協也想在今年底完成「東協經濟共同體(AEC)」。但進行區域經濟整合需有個關鍵大國為主要推手。雖然RCEP整合進程號稱由東協主導,但其具體進展可能會與「東協經濟共同體」而出現相互的交纏與干擾,會拖延RCEP的進行速度,反觀TPP在美國通過TPA後,是更有可能比RCEP早一步完成的。一但TPP完成談判後,亞太經合會(APEC)將會被TPP

美日固然歡迎台灣對TPP的興趣,而台灣需要針對進入TPP的挑戰,進行內部的體質改造與制度對接,否則對台灣的衝擊會相當巨大。但在還沒有獲得參與TPP談判前,所謂參加TPP都只是在天邊的美夢,當下台灣更需要有所作為以確保永續生存。在此台灣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美國重返亞洲所帶來若干亞太國家願與台灣交往的契機,搶先在雙邊經貿協議上取得成果,例如台美的BIAFTA,台日的EPA、台澳、台菲的經貿合作等,以在台灣周邊編織一個緊密的經貿、科技與人員交流的區域合作網絡,以先緩解台灣的孤立與邊緣化問題,也讓台灣處在相對堅實的區域基礎上。

此外,中國經濟下行也意味台商不再把中國視為經濟金雞母,與十年前中國火紅的景況不可同日而語。當台商紛紛將注意力放到東南亞與印度,不管是為了分散對中風險的經濟需要,還是強化台灣與東南亞及印度、南亞關係的戰略需要,如何利用美國重返亞洲所鋪陳的區域環境,協助台商向東南亞或印度轉進,也會是這個外交機遇期的重要工作。台商在當地國所建立的關係,是台灣與非邦交國的重要外交資產。過去我們對此沒有系統性的運用,現在就不能忽視台商對台灣對外關係的影響力道

2016-2017須積極經營日本,以預備2018-2020可能的地動山搖
在中國經濟下探,以及「美國東進,中國東守」的趨勢,當習近平發現東進不易取得成果後,其在2016-2017的重點,應該會是專心處理內部問題,以確保共產黨執政不受挑戰,並安排2017中共十九大後習時代的接班問題。甫通過的國安法其對內的維穩比例明顯高於對外的國安,以及政府前兩個月瘋狂鼓勵全民炒股的「人造牛市」等作為,都與這個可考慮有關係。

假設蔡英文於2016年一月勝選,意味著當選後到2017年底中共十九大前,除非台灣公開宣布獨立,否則習近平應不致花太多心力在對台議題上,即便習說會讓台海地動山搖。因此有可能在2016-2017期間,兩岸關係會出現一段「政冷經冷」冷卻期。沒有太多政治互動,經貿也因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兩岸互動頻率也較先前低。這剛好可讓台灣利用這段期間盤點過去八年兩岸的互動狀況

2017年底十九大結束後,習近平很可能會回頭處理對台關係,並用盡所有力道以阻止蔡英文連任,以確保自己在2021建黨一百年與2022下台時,不會因台灣議題出現倒退或是沒有進展而被政敵追殺。換句話說,2018-2020有可能出現兩岸關係的激烈化趨勢。因此,台灣該如何利用2016-2017這兩年全力準備,以應付2018-2020可能出現的習大大「山搖地動」壓力,會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一月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後,在五月菲律賓會有總統選舉,現任親美的艾奎諾總統將不再續任。七月日本會有參院選舉,十一月則是美國的總統與國會選舉。這相當於第一島鏈關鍵國在2016都有選舉,除了日本參院選舉不會改變首相外,台、菲、美都會出現新的領導者。由於台灣在五月新總統就職,新政府會面對菲律賓以及美國的現任總統都處於跛鴨,內部進入選舉熱季的「看守政府」狀況,只有日本沒有這些顧慮,加上安倍本身也有強烈的使命感,意圖在經濟與安保議題完成某些事業,因此他也會對外國的計劃較有反應。

因此在2016年五月台灣新政府上任後,為了盡可能利用2016-2017難得的壓力空窗期,以及除了日本外,東亞第一島鏈關鍵國家紛處於看守狀態時,台灣應該積極經營的外國就會是日本。透過與日本的密切合作,在菲、美新政府上台前就先打下對台日都有益處的發展基礎。台灣也可透過日本對美國與菲律賓的影響力,協助我們對美、菲的工作目標。

如果同意以上推論,現在就要思考台日關係爭論議題我方處理態度。這將會是台灣對日關係經營的起點,如與2016-2020中國內部議程以及美、日、菲等國的政治發展時程聯繫來看,這會變成台灣2016-2020奠定有利於永續生存的首發外交工作:它不僅須要先做,也是台灣能否掌握戰略機遇的關鍵鑰匙。


5 則留言:

  1. 俺的看法與這篇文章有些相左:俺認為,不管是往東(太平洋及南海)或往西(一帶一路),習董都會踢到鐵板。原因非常簡單,中國的經濟瀕臨要轉型則放尿痛,不轉型,則放屎痛!關鍵是整個中國主體架構的本質,已經無法維持目前的經濟規模效應以及衍生出來的市場經濟必然症狀。不要說啥,抓貪官,則夜生活清淡,以及其連鎖反應; 高舉民族大旗,則外資撤退,連鎖反應; 開放黨營國營事業,則中南海手無任何棍棒與胡蘿蔔可來掌控。這一切都盤根交錯地影響到習董往東或往西的政策基礎。

    所以俺篤定說:對中華人而言,只要類如 "一帶一路" 的名詞一掛出來,大功就告成了,其他都是其次了。至於真的能走多遠,俺說,還沒走個兩年,新的名詞又出來了,就這麼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很能抓住經濟的複雜性,並用來推廣到政治

      刪除
  2. 中國崩潰論已經不斷的出現幾十年了,崩潰來崩潰去,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崩潰到日本的兩倍了,趕上或超過美國,可能也不是很遠的事了。中國七趴的經濟增長率如果很衰,世界上經濟不如中國的國家還能生存下去嗎,包括今天的台灣?

    回覆刪除
  3. 美國是東進西退嗎? 我覺得是強化與中東國家的合作,並不是退。對歐美而言,IS的威脅可能目前大於伊朗。而伊朗也認為IS對伊朗的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伊朗是什葉派,而IS是遜尼派)。因此,IS對伊朗的威脅是否也促進了伊朗與西方對核能運用的妥協?
    第一次留言,不太會用你的發表留言身分,下次再請教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大只要在留言最後,寫上 by XXXX
      就可以了

      無需註冊什麼咚咚
      XXXX如花名、筆名、網名、別名都可以,但請一致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