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04-15

台灣的命運○Auntie (2015.04.11)

Comment
網友Bodu分享這篇。好文章,多謝。
據網友指出,作者是劉仲敬。
因牽涉甚廣,從選舉、內政、外交到台灣地位,暫時無能力發表意見。


台灣的命運○Auntie (2015.04.11)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28759815.A.C47.html
在成熟共同體的共識政治中,根本問題是政策。在塑造共同體的鬥爭時期,根本問題是認同。台灣不是今天的歐盟,而是獨立戰爭時期的美國、二十世紀的波蘭和今天的烏克蘭。

  2015-2016之間,台灣的政治生態面臨重大調整的可能。如何利用或引導暗流和伏脈,足以影響主要政治勢力、乃至台灣本身在今後幾十年的路徑。

  2014的地方選舉是國民黨的失敗,但並不一定是民進黨的勝利,只是製造了一個有利於民進黨勝利的機會。國民黨喪失人心的跡像極為明顯,而民進黨對民情和國際形勢的反應也相當遲鈍,只是比更加僵化的國民黨略勝一籌而已。2014年的勝利毋寧說是台灣民族的護國戰爭,缺少領袖的台灣人民強迫民進黨事後充當領袖,拖著他們的領袖拯救了他們的命運方舟。與此同時,缺少傳統政黨形態的第三勢力小團體開始積蓄政治資本。流俗的意見認為,蔡英文躺著也能贏得2016其實,民進黨的前途面臨重大挑戰如果你的勝利主要依靠敵人的弱點,就說明最大的困難還在以後。失敗的國民黨人揚言:民進黨一旦上台,就會像他們一樣曖昧。如果民進黨應驗了他們的預言,使選民覺得他們只是一個褪色版的國民黨,就會發生對民進黨和台灣都是最危險的前景。第三勢力反對民進黨,分割起選票,使國民黨捲土重來。民進黨在自我定位上達不成共識,試圖用曖昧的語言遊戲敷衍人民,失去了引導第三勢力和民間團體的道德威望,導致台灣政治生態香港化,眾多相互爭執的泛民小黨比兩大黨更加脆弱,更難抵抗滲透和顛覆,在潛在的同盟者眼中喪失了大部分利用價值。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如果民進黨重視同盟者超過基本教義支持者,特別容易促使這種危險實現,反而特別可能因此同時失去同盟者和支持者

  因此,如果有人建議:民進黨應該效法成熟民主國家的共識政治,壓制基本教義支持者,爭取中間道路騎牆派選民,依據北京華盛頓共管的原則處理國家的前途命運問題,換言之,實現一個沒有馬英九的馬英九政府——他實際上是在毀滅民進黨和台灣的未來。我們一刻也不能忘記:台灣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躺在粗心大意的護士和處心積慮的惡狼之間。適用於成熟共同體的政治法則,對台灣異常有害。這些共同體早已度過了生死未卜的危險窗口期,而台灣尚未完全度過這段時間。台灣的政黨政治仍然屬於塑造共同體的生死鬥爭,不是共同體內部的俱樂部鬥爭。在成熟共同體的共識政治中,根本問題是政策。在塑造共同體的鬥爭時期,根本問題是認同。台灣不是今天的歐盟,而是獨立戰爭時期的美國、二十世紀的波蘭和今天的烏克蘭。怎樣的政策調整能夠讓北美的保王黨人(獨立戰爭時期反對美國獨立,主張留在英帝國內的本土力量,大部分去了加拿大)滿意呢?除非美國不復存在。怎樣的政策調整能讓頓巴斯(編按:頓涅茨克盆地的簡稱)的哥薩克人滿意呢?除非烏克蘭重新變成小俄羅斯。美國的國本之所以能夠穩固,就在於佔精英人口三分之一的保王黨逃亡加拿大。波蘭民族之所以沒有從世界歷史上抹去,就在於號稱自由聯盟的親俄派大貴族逃亡聖彼得堡。這些大貴族反對波蘭獨立的理由酷似馬英九支持服貿的理由,夢想獲得沙皇的特殊政策和歐亞內陸的廣大市場,把獨立的波蘭視為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反動。烏克蘭原本是東歐比較富裕的國家,因為認同和路線的分歧而搖擺不定,結果在鄰國已經接近歐洲水準的十幾年後仍然跟前蘇聯時代一樣貧困,最終導致了今天的戰爭。如果台灣在太平洋路線和亞洲大陸路線之間長期搖擺不定,並非不可能落到某種類似烏克蘭的下場。大黨的義務就是將路線和方向放在具體利益之上,否則很快就會喪失引導國民的資格,淪為仰人鼻息的分贓小團體。絕大多數民族共同體都誕生於認同和路線的邊界分割,因為共同體的定義就是邊界。劃定邊界的過程通常是殘酷的,以致於大多數成熟民族都寧願忘記這段歷史。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即使美國這樣得天獨厚的共同體,都必須迫使保王黨人在歸化和流亡之間做出選擇。

  民主國家的簡單常識是:拒絕認同的政黨如果長期佔據國會四分之一以上議席,不可能不干擾民主的正常運作。國本問題長期懸而未決,對國民的幸福和前途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由於台灣命運共同體的形成和民主鬥爭同構,認同鬥爭也就偽裝成了政黨政治。作為過渡時期的策略,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過渡時期的特點就是不進則退。人民總是厭惡隨波逐流,缺乏方向感的領導人。曖昧者失去未來,這是一定的。今天的形勢已經給了民進黨巨大的機會,可以結束不健康的偽兩黨制,開闢沒有認同錯亂的真正民主政黨政治。這種政治有兩種最為有利的形式。
其一:民進黨轉型為審慎型綠色大黨。台聯或其他小黨吸收第三勢力和民間團體,形成理想型綠色大黨國民黨親民黨化。兩大政黨分別吸收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元素,逐漸發展為波蘭式的兩黨政治--保守民族主義黨自由民族主義黨輪流執政。
其二:民進黨扮演以色列建國初期的工黨角色,周圍環繞大批沒有能力單獨執政的小黨。小黨由第三勢力、民間組織和泡沫化的國民黨組成。在這兩種情況下,台灣的國本將會堅如磐石。國家安全、民主權利和太平洋願景結成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發揮相互支持的作用。這樣的未來需要民進黨的遠見和審慎、台灣人民的勇氣和德性、國民黨和北京的自我毀滅性。在這三者當中,最後一項幾乎肯定會成為現實。前兩項則有賴於當事者的決斷。

  國民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認同錯亂,她選擇的路線本身就是絕路。她在南京執政的短期內,迅速將自己引向毀滅,一點都不是偶然的。數千年來,亞洲內地一直是血腥殺戮的現場。任何深陷其中的政權都將面臨選擇:或者用最野蠻的手段維持統治,或者滅亡。即使沒有共產黨存在,這一基本格局仍然無法改變。即使沒有美國日本和自由世界,朝鮮越南這樣外邦至少也得以逃避改朝換代的大屠殺,保存了在中原早已滅絕的明朝以前居民後裔。國民黨的特洛伊木馬工作也許能破壞台灣,但怎麼也挽救不了自己。路線的失敗就是最根本的失敗,國民黨的未來就是沒有未來。她在兩條路線之間搖擺不定,而兩條路線共同的特點都是越走越窄。第一條路線就是依靠北京的支持,用戰爭恐嚇自己本應效忠和保護的人民,越來越像香港地下黨。第二條路線就是趕末班車,依靠地方派系向淺綠發展,多半會導致國民黨的分裂。


  北京政治核心的認知圖像包括兩種關鍵元素:中國革命史敘事和大國復興敘事,兩者相互構成對方的合法性基礎。前一個是弱者(中國共產黨)依靠高明的馬基維利主義,征服其前任盟友和保護人的故事(我兔腹黑,星辰大海)。弱者首先要取得強者的保護,但不能誠實地忠於強者,而要在表面忠誠的掩飾下,尋找強者的弱點和敵人,利用保護人的敵人攻擊保護人的弱點,再利用雙方兩敗俱傷的機會,推翻或取代原先的保護人。從北京的角度看,國民黨、蘇聯和美國相繼扮演了愚蠢的保護人角色。他們首先以國民黨附屬勢力的身份,爭取到生存的權利;然後利用國民黨的弱點和日本對國民黨的進攻,在蘇聯的保護下取代了國民黨。他們仍然以蘇聯附屬勢力的身份,依靠在朝鮮戰場和其他地方為蘇聯服務,爭取了獨立政治實體的身份;然後利用蘇聯的弱點和美蘇鬥爭,在尼克森和雷根的保護下推翻了蘇聯的霸權,盡力將蘇聯勢力從第三世界驅逐出去,直到蘇聯解體。他們最後以美國合作者的身份,以免費搭車方式分享反恐戰爭和世界貿易的利益,用韜光養晦掩護了大國崛起的戰略;同時以機會主義的方式聯絡美國敵人,即使這些勢力同時也是中國的敵人,例如2001的石原慎太郎和塔利班,當然還有失敗的俄羅斯,希望這些勢力的反美活動能夠給自己提供更多的機會,修改近代以來一直由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從北京的角度看,九一一事件、克里米亞戰爭和伊斯蘭國都有效地發揮了牽制美國的作用。這種策略極其有效,將中國共產黨由沒有寸地尺天的小團體變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再變成東亞大陸的統治者,如今又要變成平行世界體系的創造者。

  只有至高無上的目標才能為這些馬基維利的手段辯護,大國復興敘事構成了這種目標。這種神話宣稱:西方勢力在十九世紀深入東亞以前,遠東的文明或天下體系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西方中心的近代世界奪走了中國應有的地位,其存在本身就是對中國的侮辱和傷害。遠東文明即使沒有引進西方的因素,同樣有能力自己實現近代化天下體系體現了家長制的溫情主義,比利益本位的西方國際體系優越。中國負有改造國際體系的天然使命,只是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得不韜光養晦。實力一旦充足,大國崛起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大國崛起的目標是恢復天下體系,其標誌就是周邊小國的臣服和絲綢之路的復興。因此復興的中國必然會在內亞和太平洋推行擴張性政策,即使一切形勢都對她不利。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馬基維利能力才能又實現天下體系的復活,其他勢力或原則都不可能做到,因此中國只能由中國共產黨統治。因此大國崛起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正當性和統治合法性的最終驗證,放棄無異於承認自己不僅無權統治中國,而且為篡位犯下了各種大逆不道的罪行。如果這種認知圖像是無法改變的,未來的悲劇就是無法避免的,不到資源枯竭迫使她修改認知圖像,鬥爭就不可能結束。在此期間,任何低於徹底投降的任何局部妥協都不可能誘使北京放棄顛覆和滲透。所以對於台灣而言,最能強化共同體認同的政策反倒是最為明智。

  小淵惠三(1937-2000,第84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自民黨政治家)時代,自民黨曾經策劃冷戰後的政黨格局演變,希望結束保守黨和社會黨對抗的局面,代之以兩大保守政黨對抗的局面。經過小泉和安倍,這種設想基本實現。目前民進黨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戰略
以下幾項政策是值得考慮的。國民黨長期掌握基層政權,與其並不正當的灰色資金流關係密切。2016以後的民進黨政府如果錯過了清算黑金的大好機會,就是對未來不負責任。黨產和腐敗問題不僅僅是轉型正義的問題,關鍵在於非清算不足以重建基層政治結構,非重建不足以穩定國本。台灣軍隊的現狀不大適合她的長遠安全需要,高級將領太多而中級軍官不夠多。好的軍隊應該有優秀和大量的中級軍官和士官生,足以為一支比正常情況大十倍的軍隊提供指揮官。高級將領人數多而在職久,對良好的指揮系統並不有利。未來十年幾乎肯定是美日聯盟軍事部署調整的時代,有必要及時加入軍事單位之間的磨合。共同體團結需要將以色列使命(出埃及)、命運方舟和太平洋願景結合起來,給人民提供認同和方向。台灣地緣和經濟形勢都最適合兩世界的樞紐。一是美國日本和技術來源,一是印度南洋和勞動力來源。隨著北京的人口老化和挑戰政策,高速增長區肯定會移向印度和南洋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完善後,世貿組織將會邊緣化。台灣把握這兩大調整,就能奠定數十年基本路徑。
芬蘭過度依賴容易到手的蘇聯市場,結果在1990年代損失慘重,有必要未雨綢繆,防範類似損失。日本比任何其他國家更了解東亞,台灣附近水道的安全尤其是日本命運所繫。就亞洲大陸霸權國家造成的潛在不穩定局勢而言,日本和台灣有最多的共同利益。美國維護亞洲太平洋的平衡,不允許中國強權改變均勢,是她的利益所在和長期政策,台灣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不會改變。因此台灣在涉及自身安全和共同體塑造的關鍵問題上,完全可以先發制人,製造既成事實。如果必要,甚至可以訴諸美國選民的宗教和道德直覺,抵制少數專家和官員的現實政治。從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看,台灣在這些手段上不是失之過度大膽,而是失之過度謹慎,錯過了許多維護國際地位的機會。韓國和以色列在類似的情況下,比台灣更善於利用美國的基本佈局。所以無論從台灣國內還是國際因素考慮,未來五到十年都是決定長期走向的關鍵時刻。民進黨如果僅僅以尋常政黨輪替的觀念考慮問題,就會辜負難得的歷史機遇。(全文完)



8 則留言:

  1. 這篇的作者應該是劉仲敬,曾在中國新疆(東土)擔任法醫,然後到武漢大學學歷史。

    回覆刪除
  2. 有關中國復興的必然性,俺相當存疑!作者還是沒有把 A:文明自然演化的力量與 B中華國族主義,AB之間的矛盾放進去考量。A 與 B的長期扭打,結果如何?未必是中國再度復興成為亞洲的盟主!

    但有關台灣長期所可能碰到的賭注,與整個國際氛圍的走向,可圈可點,再不能同意更多!一步一腳印,謹慎緩慢徐徐前進,即使安全可靠,不必立刻衝到必須破斧沉舟的境界,但終久還是必須有一攤牌的大賭!

    回覆刪除
  3. 幫補充一篇
    劉仲敬:內亞的三重面相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qqgc/20150206120738.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分享
      的確好文,這塊地方,我們太陌生了

      我回憶大大以前所提,中亞這區域的複雜性這一概念~~

      刪除
  4. 民進黨應構建「中華民國台灣」的認同理論!
    2018.11.26 14:56pm 文/汪浩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除了蔡英文總統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行政院長賴清德及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分別請辭。為敗選負責是責任政治的基本原則,民進黨對人事的調整是必要的;對於民意的展現,民進黨也需要在政策和政策執行方面深入檢討。但是,當務之急,民進黨更需要的是經過全黨深入討論,重新構建「中華民國台灣」認同的基本理論,並且不遺餘力地向2300萬台灣人民解釋、宣傳,使之成為深入人心的全民共識。

    民進黨從追求「公投建國」到「公投保國」 沒有與時俱進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

    劉仲敬寫於2015年4月的「台灣之命運」,曾警告剛贏得2014年九合一選舉的民進黨,如果「在自我定位上達不成共識,試圖用曖昧的語言遊戲敷衍人民,失去了引導第三勢力和民間團體的道德威望,導致台灣政治生態香港化。」他強調,「台灣的政黨政治仍然屬於塑造共同體的生死鬥爭,不是共同體內部的俱樂部鬥爭。在成熟共同體的共識政治中,根本問題是政策。在塑造共同體的鬥爭時期,根本問題是認同。大黨的義務就是將路線和方向放在具體利益之上,否則很快就會喪失引導國民的資格,淪為仰人鼻息的分贓小團體」。可惜的是,台灣政黨輪替近二十年來,民進黨一直沒能提出一套與時俱進,可以贏得絕大多數人民認同的「中華民國台灣」的定位理念和論述。
    民進黨於1991年10月第五屆全代會上通過的「台獨黨綱」,揭示該黨追求通過公民投票,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理念,這一理念曾經深入人心。民進黨當時主張:「台灣主權獨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且台灣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既是歷史事實,又是現實狀態,同時也是國際社會之共識。台灣本應就此主權獨立之事實制憲建國」。尤其是,「台獨黨綱」提出「以台灣社會共同體為基礎.....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
    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在該黨更多地參選各地公職、參與國家事務之後,至1990年代末,已與環境不能相適應,特別是1999年民進黨將提名中華民國總統參選人。為使各界及美國、中國不致以為該黨將強行推動台灣獨立,民進黨於1999年5月第八次全代會中,做成「台灣前途決議文」。該文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正當性做了有條件的承認,提出「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這一決議文實質上放棄了「台獨黨綱」原有的以公投制憲建立新國家的主張,而改為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公投決定。從此,民進黨已不再追求「公投建國」,而改為「公投保國」,保的是「中華民國台灣的獨立現狀」。
    2007年9月30日,民進黨第十二屆全代會進一步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積極推動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落實轉型正義與建立台灣主體性等作為,以實現台灣為正常國家」。這一「正名制憲」的主張在「公投建國」與「公投保國」之間搖擺不定。2014年7月,在民進黨第16屆全代會上,黨主席蔡英文將凍結「台獨黨綱」的提案送中執會討論,至今不了了之。

    「維持現狀」僅是權宜之計 「睦鄰友好」才是台灣人民和民進黨的願景

    過去幾年來,蔡英文一直企圖以「維持現狀」來應對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或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但這種「試圖用曖昧的語言遊戲敷衍人民」的做法無法塑造台灣共同體的全民共識,喪失引導人民的話語權。蔡英文的行事風格委屈求全,要把衝擊降到最低。可是,如此重大議題拖這麼多年不處理,不決策,同時失去同盟者和支持者。用劉仲敬的話就是「失敗的國民黨人揚言,民進黨一旦上台,就會像他們一樣曖昧。如果民進黨應驗了他們的預言,使選民覺得他們只是一個褪色版的國民黨,就會發生對民進黨和台灣都是最危險的前景」,即失去了引導第三勢力和民間團體的道德威望。
    所以,無論是檢討九合一選舉的失敗,還是部署2020年大選,甚至爭取長期執政,民進黨都必須立即提出一套與時俱進的「中華民國台灣」認同理論。那麽,這一認同理論有哪些要素呢?
    首先,民進黨應該主張「中華民國台灣」自1950年意外生存以來,一直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從來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民進黨要領導2300萬人民保衛台灣的主權獨立和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民進黨應該公開宣稱不再追求通過公投制憲來建立新國家,而是追求以修憲修法和外交來實現國家正常化,贏得與所有聯合國會員國平等的國際地位。
    1991年的「台獨黨綱」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中華民國台灣化在憲政體制上已大體完成,國歌國旗甚至國名都可以依修憲程序去逐漸處理。民進黨作為一個和平演變的推動者和執政黨,應該推動「中華民國台灣」的國族認同,而不鼓吹反殖去中國化,不鼓吹台灣共和國要從中華民國獨立出來的說法:這種說法人為地切割台灣近70年來的歷史,人為地制造台灣內部2300萬人民的國族認同衝突,既不可能成為全民共識,也不可能得到國際認同。這次「東奧正名」公投的失敗,說明多數台灣人在國際壓力下,不願冒可能影響運動員參賽權益的風險。陳水扁時期的入聯公投失敗也是類似情況。當前,在國際現實情況下,要多數台灣人冒著戰爭風險和內部撕裂的危機,來贊同「獨立公投」是不可能的,也無法解決國族認同的困難。
    其次,民進黨應該明確主張「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追求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睦鄰友好關係。

    堅實台美關係有助於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的力量和信心
    民進黨要學習「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推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睦鄰友好,成就兩岸永久和平。「維持現狀」只能是權宜之計,「睦鄰友好」才是台灣人民和民進黨的願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民進黨既要向人民解釋現行政策,又要能提出兩岸關係的奮鬥目標。
    最後,民進黨應該堅持親美外交路線,而且要將此作為基本國策向台灣人民反覆解釋和宣傳。
    中華民國外交的核心目標是維護台灣安全。1985年10月,蔣經國接見美國訪客時強調「我們有兩個基本立場,對外來說我們永遠與美國站在一起,對內我們堅持貫徹民主憲政,這兩個基本原則,我們決不改變。」蔣經國設定的這個基本國策今天對台灣仍然適用。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政治競爭正在發展成為「新冷戰」,對此,民進黨應該堅持親美外交路線,站在自由民主陣營一邊,不能奉行「中立主義」,當騎牆派。親美外交路線與追求台中長遠的睦鄰關係是不矛盾的,堅實的台美關係才是台灣安全的保障,也是改善兩岸關係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份條件。有了堅實的台美關係,台灣才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的力量和信心。
    「中華民國台灣」是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經由幾代領導人和台灣人民,與中美角力和妥協而形塑的。蔣介石晚年以來,台灣七位總統的國家定位和國家戰略並無很大的差異,就是「獨立自保」,在堅持台灣事實獨立基礎上,推進中華民國台灣化和國家正常化。民進黨在批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或「兩岸一家親」的同時,必須盡快提出新的「中華民國台灣」認同理論和兩岸政策論述,並將其廣為宣傳,力求家喻戶曉,成為國人普遍接受的共識。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本部落格不是已經提出了嗎?

      刪除
    2. 不應忽略的是,此姝有著很好的鬥爭性;她可能覺得你拿我沒皮條,終有一天你只好來談,或者隨著對方經濟下行,覺得可以比氣長,等你不著,祝你福。這樣的想法放在對美國身上也沒有不同。前一陣子要陳明通去美國說的那番話就有這個意思-人肉鹹鹹。

      因此她是有框架的;這個框架可以是“中華”也可以是“華人”,因為住在台灣,是個台灣人,因此也就保持現狀:中華台北/中華民國台灣三不等。總之整個不脫陸委會主委的範圍,“台獨”這個概念在她身上有著不祥的“違和感”。這種“共厝”的狀態,與台灣大約2/3的死老百姓相當速配,因為矇渣渣,迷迷糊糊,糊里糊塗不可救藥。

      混吃等死,大概就這麼一個想像吧;只要經濟好起來,一切就是順利圓滿。因為,你說,未來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終極想像是什麼?那一天世界都接受了中華台北/中華民國台灣三不等 這個國家,那敢情好,世界也就和平了。只是你看不到作為一國家應有的“龍骨”,更不用談“主心骨”,能夠頂天立地,有一番文化,甚至哲學一般的奮發做為,而水流破布,依人簷下。

      於是這種工廠倉庫有什麼,就裝什麼 的流亡美學,就成了台灣的主流調性。最終成了滿是老弱婦孺的僑鄉 -“託福”,能混到這個樣態,也就算是差堪告慰了。

      刪除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