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09-14

新世代觀點:國民黨的王牌─『回到主線戰術』○王宏恩 in 風傳媒 (2014.09.13)

在政治學的議題投票理論及實證資料中,一場選戰的主軸重大議題頂多為一至二個 (全世界各國選戰平均的議題數約1.7)
而民眾會根據他對這一兩個議題的偏好,投給立場跟自己相同的候選人。在這種情況下,選舉通常有利執政黨,因為執政黨上次選贏就代表先站在多數人那裡,而且執政黨還具有行政資源及內線、更具有控制媒體上議題走向的能力。

那麼挑戰者要怎麼做呢?挑戰者可以試著站在多數人那、並把執政者推走說他才是少數,但這點並不容易,因為這樣在政策上與現任者就差異很小,而執政者已經在做該政策了。另一種方式是,挑戰者可以盡全力新開出一條重大主軸議題,讓選民在衡量自己跟各陣營候選人的立場位置時重新計算,這樣就可能把原本站在執政者那邊的選民因新議題的考量而拉到挑戰者這裡。

當挑戰者企圖開出一條新議題時,現任者要怎麼迎戰呢?現任者可以選擇跟挑戰者站在新議題上選擇完全相同的立場,這樣該議題對民眾就失去區辯能力;又或者,現任者可以全力攻擊挑戰者,壓制挑戰者提出新議題的可能。當新議題沒有效果,支線清理完畢,挑戰者就必需被迫回到主戰場的重大議題,最後被原本就站在多數那邊的現任者一舉擊潰,這就是『回到主線戰術』。

在各家學術民調中,台灣民眾一直以來認為的國內重大議題就是經濟及兩岸政策,而民眾平均而言認為國民黨做的比較好。因為國民黨還有戒嚴時期執政的經濟成長歷史作為加持,雖然現在已經在歷史上出現各種面向的檢討,其它政黨在此議題上短期很難取得優勢。

於是,在20002004陳水扁挑戰國民黨時,提出了『清廉』以及『台灣人v.s.中國人』作為新議題主軸,拉開了民眾對政治的想像空間不再只是經濟,國民黨一時無法跟進該議題也無法刪除他,於是民進黨爭取到了非常多的選票。但這議題隨著陳水扁執政晚期的弊案爆卦(即使現在已有一些被判無罪),而讓民進黨無法再有效利用此議題;而在台灣認同上,國民黨08年開始在全部的宣傳及文案上都主打自己也是台灣人,試圖消弭該議題的影響,該議題在2012仍有效果,但兩大黨間已有重疊,而台大教授洪永泰也預測了2016後國民黨也會推出台灣人總統,該議題的效果就更小了。

2008馬謝對決,謝提出了入聯公投議題,該議題原本希望將馬英九染紅、使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被推向少數,但馬陣營提出返聯公投,成功的讓民眾認為兩者差異不大,並透過國民黨內部的逐日民調驗證這種議題策略的有效性 (在這篇貼身觀察2008總統選舉的博士論文裡有深入描寫),把議題拉回主戰場的經濟議題,透過推出一中市場來成功穩住勝選。

2012年馬蔡對決,蔡提出了公平正義的新軸線,但實際落實到各種經濟社福政策上時,馬政府立刻都端出類似的政策主張來消除其差異,而把這可能新開的議題支線給淡化,拉回主線的兩岸議題。而在兩岸議題上,馬陣營提出了九二共識作為描述現況及多數人的看法,重申自己才是站在多數人的那一方,把蔡給推離多數人。在最後一段時期,各黨内部民調多已經顯示了民意已趨於穩定,馬也成功連任。

2014七合一大選中,各方皆聚焦在台北市長選舉,泛綠推出了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出戰國民黨連勝文。推出柯文哲的一大優點,即在於他特殊的個人背景有辦法再開出新的議題主軸來影響台北市民的投票選擇。而事實上他也正這麼做:無論是全民參與、素人對權貴、反對世襲,這些新議題都進入公測階段。更重要的是,柯文哲作為醫生,有許多相關的社福、醫療、食品及生死議題上,他是一定具有議題掌控權的,連陣營難以置喙,而這優勢他至今並未充份運用

但在面對這些可能的支線議題挑戰,國民黨已經開始接招與淡化,例如在各政策議題名稱上的相似 (雖然連陣營質疑柯抄襲,但假如兩者全部政見都雷同,對挑戰者的柯陣營才是不利);面對柯可能靠個人優勢提出的新議題軸線,國民黨陣營也已經開始質疑柯不會裝葉克膜柯也是權貴柯做假帳。這些質疑可能產生的效果,就是讓柯信用降低,難以再透過自身優勢拉出新的議題軸線

假如剩下幾十天內柯陣營提不出新的議題,當支線戰場清理完畢後,則兩軍勢必要回到主戰場的經濟及兩岸議題上。面對有與習主席握過手的連勝文,加上擁有大量黑箱秘密談判結果的國民黨陣營,柯陣營有辦法抵抗國民黨再一次的主線戰術嗎?

*作者為美國杜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專長為跨國政治比較及民意調查/從小在台中長大,大學就讀台大電機系,因希望在公共領域討論時能把話說清楚,而也相信把話說清楚後還是有觀眾願意聽,故轉念政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網友務必留下一致且可辨識的稱謂
顧及閱讀舒適性,段與段間請空一行